社工开展线上辅导提高学生上网课专注力经验分享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社工开展线上辅导提高学生上网课专注力经验分享 时下,受疫情的影响,全国的中小学都纷纷的使用网络授课的模式,来深入落实“停学不停课”的教学方案,以应对新冠肺炎的期间的教育问题。家长从送孩子去学校学习,转变为在家线上学习,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对于家长,既是问题,又是挑战

供稿:固原市原州区雨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时下,受疫情的影响,全国的中小学都纷纷的使用网络授课的模式,来深入落实“停学不停课”的教学方案,以应对新冠肺炎的期间的教育问题。家长从送孩子去学校学习,转变为在家线上学习,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对于家长,既是问题,又是挑战。

 

一、开展需求调查
对于网络授课这种新形式,从老师、学生、到家长,纷纷发表了不同的感觉。近期对服务中的两所乡级中学中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上网课的状况,从线上学习、朋辈关系、家庭关系题、生涯规划、疫情防护与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网上需求调查。结果显示,一所学校中,58.8%的学生反馈,与家长关系比较好,或者更好,父母会和他们聊天,给他们讲道理,和父母有共同的语言了;沟通的次数明显变多了。另34.9%的学生反馈,与家人的关系变得更差,差;受到家人经常训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责或训斥,被家长说好吃懒做;和家人经常吵架;这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出现了一些焦虑,相互对抗的情绪,适时的应该进行一些心理疏导,避免家长过于担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现状与学生产生矛盾,导致学生的叛逆情绪升级。

 

二、建立起专业的信任关系
社工通过电话、微信、QQ三个方式,开展线上服务,运用焦点治疗的方法,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力量,通过班主任老师的宣传,让有需要的同学通过微信和QQ与社工进行交流,也会主动联系调查表中,有针对性的学生。关注学生的个别化需求,秉持专业素养,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电话、微信、QQ方式,为需要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疏导。透过同理心、聆听等支持性技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中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运用抗逆力的理论,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目标订定,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办法,解决自己的困境。

 

三、发掘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
服务中社工运用焦点治疗的方法,引导学生挖掘自己优势,引出自己固有的“优势”或“优点”,一步步实现问题解决。


有同学主动找到社工寻求帮助,通过交谈社工了解到,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在家上网课缺少像课堂上有老师的时时监督,现在在家容易产生惰性、懒散的行为。另有部分同学表示“在家里不适合学习”,自律性很差,自我管理的能力明显不足,学习上容易造成疲劳感、烦躁感。这部分同学存在注意力障碍的现象,有这种情况的学生普遍都有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做作业拖拉,不断地以喝水、吃东西、小便、等小动作中断,做作业时间明显延长,自控力不好,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从小就形成的,比如小时候就有玩玩具的时候大人主观干扰,或者打断;玩耍、吃饭的时候旁边电视一直在响;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没有培养孩子动静有序的行为;孩子总是坐不住,小动作不断。

 

四、制定针对性行为干预的方案
注意力障碍的学生是需要一些方法的训练和采取一些措施的。这类学生是情绪容易波动的,家庭关系也不和谐,父母管教过于严厉或者过分纵容,包括爷爷奶奶的溺爱。这部分学生都表现出学习能力低的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学生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服务过程中,社工以学生的需求为视角,提供专业的回应方法,激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学习上就会有自主性。社工透过多次访谈,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现阶段的状态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和限制,与其一起探讨梦想,协助学生一起梳理自己现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改善的行动计划,将这些方法可量化,实现每天行为上的改变,并与学生约定一个改变的期限,社工监督最终达致的结果。


针对学习上不专心于学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下课作业不能完成,或者干脆不做的状况,用我们的俗话讲就是“给家长或者老师学着呢”,社工用专业的方法进行行为上的干预,积极关注学生的优势与潜能,持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个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重建自信,积极面对自己的困难并寻求对策。


“如果在家上网课的你正感觉到“效果不好”,那你并不是孤独的。和大部分的学生一样,很多人都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感觉到不适应,无法像在传统课堂上有效的听讲学习。效果不好的背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焦虑?而面对目前这种无法短期内改变的现状我们又能做一些什么?”这样的服务内容,是需要社工向更多的同学去开展的,通过社工的耐心和专业的服务开展,让更多的学生能积极面对学业,家长不在为孩子的学习焦虑,亲子关系更好,家中能更多欢声笑语。

本文《社工开展线上辅导提高学生上网课专注力经验分享》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1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