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 黎衬南
身为一名工作多年的非专业社工,在日常工作中不知不觉积累丰富的经验、实践,也看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线社工不断的进步、创新,形成自身特有的工作能力。以日常服务作为本文的素材,描述长者服务中,社工们练就的“神通”的能力。
1、社工的照顾能力。笔者是一名长者服务领域的社工,服务人群以高龄独居长者为主体,社工不但运用社区手法开展游戏娱乐、美食、健康操活动,目的建立专业关系,还上门一天三餐叮嘱按时进食,并且社工必须有灵敏判断思维,察觉不舒服、神情异样的长者时刻关注问候,运用积极倾听、同理心、鼓励的技巧,不定时向他们家属反馈长者生理、心理情况,加强与家人互动沟通,让家属更好理解长者的生理、心理特性,共同参与家庭照顾当中;同时社区内护理员隔三差五协助整理床铺、衣被,清扫各自房子的卫生,为长者学习、娱乐提一个清洁舒适的地方,确保长者的衣、吃、住、行,全方位得到保障,前提是社工能够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让他们成为愿意的被照顾者。
2、社工的启赋能力。长者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在动手能力方面有所弱化,社会撤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以居家养老中心“老有所为”、“社区餐桌”服务为例,在社工指导引领下,长者独立完成手工作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也从优势视角角度看待他们,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存在感。中心日常手工制作、聚餐、开展志愿服务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为他们增能、增赋,参与策划服务当中,最终实现提高长者自身价值为目标。
3、社工的创意能力。创意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在社工行业经常挂嘴边的服务创新,如何打破传统思维,引发新颖的构思,达到同类服务异类精彩,以中心服务为例,也会针对性开展个别化另类精彩服务,例如出品长者个人回忆册,邀请长者当晚会主持、还有拍摄微电影,护理员扮演长者角色,应有尽有,体验长者生活百态,折射生活现实让众人一同回味。当然,社工必须创造自身更多的价值,才显出社工的专业、创新创意。
四、社工的察觉能力。无论是日常走访,或者开展活动当中,社工须有潜在的察觉思维,总会发现个别不听话、不舒服、和沉默的长者,运用个案手法,事后会一一了解跟进情况,耐心疏导,记录情况做好后续更好服务。在一次走访过程中,一名消瘦长者从来拒绝测血压,出于社工专业的敏感,先从聊家常入手,同时观察长者体形与以前消瘦程度对比评估,得知长者担心一旦测血压有异常,代表身体有问题,所以不测血压就是平安大吉,长者存在自我安慰的错觉,事后社工、护工与长者家属背后多次沟通,在家属配合下,运用‘善意谎言’心理战术,长者最终同意到医院检查。看似平常工作,往往细心察觉,却有意外收获。当然,社工必须专业过硬,有专业理论的支撑、丰富跨专业工作实践,比如心理学专业,有全面评估跟进一整套专业手法,加以自己的专长、能力和优势才赢得服务认可。
五、社工的“审美”能力。在日常服务当中不难发现小部分长者穿着破脏。因此社工会深入了解,是否家人照顾不到位、还是长者自身卫生习惯、生活节俭等等因素,作全面了解跟进,在家访过程中,社工还是居家环境美容师,指导长者如何归类杂乱物品,如何整齐摆放,甚至带领护理员入屋‘野蛮横扫’一翻,确保长者在安全的环境下安享晚年。总的一句,光有社工专业还不够,非得多才多艺才能走天下。
总结启示:上文所描述一切服务看来很平凡,但其实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已潜移默化,具备自身特有能力,只是没有察现自身亮点,干一行精一行,不要过于对比,做好自我,自有欣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