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工作还是劳工社会工作?黃洪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企业社会工作还是劳工社会工作?黃洪 我当时的回应大概是: “你认为社会工作及劳工工作有分别吗? 社工可以服务长者、青少年或残疾人士,当然也可以服务人数众多,而有多种不同需求未被满足的 「劳工」,所以我是一个为劳工服务的社工, 正如一个为青年服务的社工一样。”

作者@黃洪老師

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本科毕业,毕业后做了两年的青年工作者, 便转入工会做劳工工作包括政策倡议、发展组织及劳工教育。

 

有旧同学问我: “你是在做社会工作,还是做劳工工作?”

 

我当时的回应大概是: “你认为社会工作及劳工工作有分别吗? 社工可以服务长者、青少年或残疾人士,当然也可以服务人数众多,而有多种不同需求未被满足的 「劳工」,所以我是一个为劳工服务的社工, 正如一个为青年服务的社工一样。”

 

旧同学有点不甘心再问: “但你工作的机构是工会,不是一个受资助的社会福利机构,亦未曾聘请过社工,所以你的工作真的是社工吗?”

 

我再回应: “其实是否一个真正的社工,不在于工作机构是否只聘请有专业资格的社工,更不在于机构是否接受政府的资助。我相信我站在劳工利益出发,对不公平不公义的政策作倡导,组织劳工透过他们自己的参与和努力,提升他们的社会意识,愿意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不是在进行宏观社会工作介入吗?”, 所以我一直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很 “纯粹” (不大喜欢用”专业:这词语)的社工,是做劳工服务的社工。

 

这故事只想说明,社工不单是只作辅导,只做临床,只做治疗,才是专业的社工。做宏观介入的包括劳工工作的也是社工重要的组成部份。

 

************************************************

 

是工业关系,还是劳工研究?

 

做了数年劳工工作,发现自己实在对劳工、劳工组织及工会并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工作上出现很多难题,无法解决, 便走到英国华威大学修读比较劳工研究的社会学硕士课程,希望自己能多读、多听、多看、多想,为自己寻出路。

 

记得第一天上课时,三位教授同场,其中一位教授开始便说: “各位同学,你们是来修读「劳工研究」(labourstudies),若你是来修读「工业关系」(industrial relations), 你走错了课室。你应到对面商学院的工业关系系,我们这里是社会学系。工业关系会研究管方与劳工之间的关系,它们有出色的学者,有出色的研究,但他们只抽离于管方与劳工之外,希望作为第三者、仲裁者的身份和角度来研究、来介入劳资纠纷。工业关系的毕业生既可以做工会的干事,但更多是做了企业的人事经理。但我们这里是「劳工研究」, 我们就是要把劳工放在我们研究的中心(the centre of our research),我们的研究源于对劳工, 对劳动过程的认识 (from labour),但也研究成果必须指向能改变劳工的生活处境 (for labour) , 而我们研究的成果亦应认让更多劳工、工会人士掌握,提高他们的意识,推动劳工运动的发展 (tolabour)”

 

当时矛塞顿开,恍然大悟,反省过去自己做劳工工作,有否将劳工放在中心的位置,还是只当他们是对象, 是接受服务的人。而当时在场的同学多是英国工会的积极份子,亦多年工作及抗争经验的南非工会领袖,大家均很认同有关观点,我们是来念劳工研究,我们希望能推进劳工及工会运动,而我们不是作为第三者的工业关系

 

**********************************************

 

是企业社工,还是劳工社工?

 

企业社工的说法或做法,源于美国福特汽车制造厂,发现劳工多于周未出现酗酒的情况,导至星期一的缺勤率特高,所以聘请专门社工进厂为劳工进行戒酒的治疗,希望减少工人的缺勤,增加工厂的生产力。所以看到企业家聘请企业社工的目标仍是为了维持或扩大利润为目标,员工的安全、发展或幸福并不是重要的考虑。后来,美国的工会盛行商业工会主义(business trade unionism), 认为工会的发展任务在于为会员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这是会员入会及邀会费的目的,所以除了是进行集体谈判外,工会可以为会员提供专业的服务,当时工会便聘请社工为会员提供婚姻及家庭辅导,戒酒服务,关厂前遣散准备等等的雇员支持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工会的EAP相当成功便转向企业方面推展, 希望在大的企业和厂部进行EAP计划。后来外国以至香港的福利机构开始认识企业有这方面的需求,而员工的辅导工作有一定的市场,而且服务可以向企业收取费用,成为机构发展自负盈亏商业务服务的新亮点。

 

内地社工在本世纪初有快速发展,而发展最早在的城市如深圳及东莞均是有大量出口加工企业聘请了大量外来工人。但福利提供出现二元化,社工服务中心以服务本地户口居民为主,只有有余力下才服务外地劳工,加上大多数外来工人居住在工厂宿舍所以一般不容易使用社工中心的服务,所以有不少镇、区尝试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向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或购买岗位,邀请机构社工定期到企业推行服务。内地的企业社工开始出现,但甫一开始便面对管理及归属问题。虽然学校社工也会有在外派机构(学校)工作,而领导由外派机构领导(校长)来管理,多数出现一些要磨合及相互适应的问题,但不竟学校仍是一个服务机构,并不以牟利所最要目标,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仍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和价值。

 

但企业明显相同,企业主及管方站在利润极大化的目标下,在劳动力密集型出口加工制造业中, 最重要的手段是降低劳工成本,降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强化车间日常管理成为最重手法,所以资方与劳方的利益与关系存在重大差异和张力。

 

企业社工若由资方出资聘请很容易必须听从资方的安排及管理,自主空间较少,反之,若是由政府、非政府机构、工会出资聘请的社工,我们可称之为”劳工社会工作者”,

 

而这些劳工工作者既如我上段所说, 把劳工放在中心的位置,站在劳工利益出发,以及以社工的精神、对不公平不公义的政策作倡导,组织劳工透过他们自己的参与和努力,提升他们的社会意识。劳工社会工作会比企业社会工作,有重要的正名,以及更广泛的发展出路。

 
本文《企业社会工作还是劳工社会工作?黃洪》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meiriyitie/1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