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的人,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需求,对于社会工作行业,社工对人文关怀的需求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社工,你因何跳槽
工作了1-3年,如果把这个问题摆在一个社工面前,他大脑中想到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工资待遇低,但当我们慢慢的静下心来想时,其实工资待遇并不是你选择跳槽选择离开该社工机构的主要原因,你可能会因为该社工机构缺乏活力、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缺乏必要的员工文化而选择离开。
二、社工,你因何选择该机构
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的增大,社会组织或社工机构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尤其在社工人才竞争中。
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社工的你,如果你选择从事社会工作行业,那么你选择社工机构的标准是什么?薪资待遇或许是考虑的首位,但再假如,在薪资待遇一样的两个社工机构面前,你又会选择哪个呢?此时,你或许考虑更多的是这个机构内部的驱动力,机构内部的文化、机构内部的人文关怀。
三、社工机构文化
(一)办公室文化
温馨的办公室环境布置,对于员工上班会是一种归属、每次的员工生日会会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默契与心灵交流,让员工把办公室当成第二个家对待时,足以说明办公室文化做到位.....
(二)领导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只要是人,都被渴望被人文关怀被重视被鼓励,一个社工机构,员工如果日常得不到领导该有的人文关怀,只是一味的埋头苦干,员工慢慢的会因为缺乏被重视或领导的关照而失去对机构的归属,比如在节假日,来自领导对员工的关怀(即使工作群里面一句简单的节日祝福话语,有时在员工的心中都是很温暖的)、员工生病时,来自机构领导的人文关怀、员工结婚或家里喜事/丧事时,来自机构领导的人文关怀.......
(三)员工之间的文化
社工机构员工之间的人文关怀在与员工之间的情感基础,一个好的团队首先在与团队内部员工之间的团结互助以及之间的人文关怀,在社工机构,有些员工,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上班工作,但每天还是各忙各的,除了需要的工作往来,彼此之间也很少说话互动打招呼,这也就造成社工机构内部员工之间的冷淡,正所谓:“我看谁顺眼,我就和谁交往,给谁打招呼”的局面。
(四)团建文化
在我国,社工机构目前都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项目化运营的形式来生存发展。因为社工机构要生存,机构内项目大多都很分散,也正是因为地域,社工机构员工会被分在不同的项目点负责项目开展,各干各的,互不往来,员工之间的面对面次数显得极为缺少。发展相对好点的社工机构每月还会组织所有员工开展集体看电影、素质拓展、吃饭等丰富的素质拓展活动,从而增加员工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发展相对缓慢的社工机构或许半年才会组织所有员工开展一次员工集体团建活动,日常开会大多都都停留在网络联络,缺少必要的线下互动,这就极大的拉大了员工对机构的归属感,员工们只是在不同的项目点埋头苦干。
四、怎么进行社工机构文化建设
(一)每月一团建
团建活动是目前各个组织或团体文化建设最为普遍的形式之一,也是拉近员工与领导之间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社工机构内部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员工集体团建活动是首选形式,有些发展好的社工机构可能每月都会把分布在各个区域的社工以及实习生、志愿者统一集中起来开展团建活动,有的社工机构一个季度或半年会组织开展一次机构团建活动,有些社工机构或许半年或一年会组织开展一次团建活动,但就个人观点,机构应该每月一团建,团建的形式很多,只要能够把机构所有成员组织集中起来,让他们面对面互动交流。
(二)节假日来自领导的节日祝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像是社工这样,一直为服务对象服务的人,更需要被关怀,而这种关怀除了来自家人更需要来自单位领导的人文关怀。人们生活越来越需要仪式感,哪怕日常节假日,来自单位领导的一句节日祝福,哪怕员工结婚生子,来自单位领导的一句道喜,都需要领导对员工日常工作生活的关心,了解员工日常的心思,随时能够给员工局内支援.....而正是这种简单的工作仪式感,又有多少社工机构领导在日常对员工做到呢
(三)机构年会
在我看来,年会是对于一个社工机构文化建设很重要的形式,是把所有员工的心拉回来的重要形式,辛辛苦苦,埋头苦干的工作了一年,有付出也有收获,此时的员工都需要被领导认可与激励,因为这种被认可与激励是员工向家人、亲人以及朋友最好的回馈。所以在年会上会有对员工的各种表彰与激励方式,目的就是让员工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在这一年工作里,来自单位领导们的认可。
(四)工作群更是“家”
如今是一个信息网络化时代,人们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多的停留在网络,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一条QQ...但是不要把机构工作群只作为“工作群”,工作方面有事情了,才会在群里面冒一个泡,没有事情了,永远在潜水,有的社工机构工作群一周内都是处于平静状态,群内成员没有任何互动。其实一个机构的工作群也是机构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的机构做的很好,建有工作群和交流群,工作群里面就是专门用于日常工作需要,交流群里面有机构领导、员工、志愿者、实习生等,他们每天都会在群里面进行互动交流,其实这就是很好的文化建设,而这种群文化建设需要领导带头,只有当领导在群里面活跃,员工也才会跟着不断地活跃起来。
(五)员工也需要被“慰问”
当我们一味地去帮助他人时,其实反过来,社工机构的员工也需要被“慰问”,不管员工家庭条件怎么样,只是生活需要仪式感,走门串户,拉家常,贴民心,很简单的道理,这样的社工机构文化,对于机构员工的归属感极为明显,因为这是机构对员工人文关怀最真实的写照,不管是员工家中喜事还是丧事,哪怕走门串户,只要员工被感受到这种来自己机构的“慰问”时,不仅仅是员工本身,更是来自员工家人的满足,这样才能进一步的收住员工的心,一心工作,为机构的发展献言献策。
..................
社工路上,虽然自己只行一年,还是菜鸟中的菜鸟,但是在这一年的项目开展中,自己一直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行业反思,由于本人行业水平有限,本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只是把自己在社工路上的反思与各位同仁一起分享一起成长,也欢迎各位社工同仁给予宝贵意见或思想碰撞。
作者简介:海德,男,宁夏固原市彭阳人,92年,回族,16年6月毕业于贵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16年8月--17年8月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玉龙镇人民政府。17年8月份结束贵州五年生活,回到宁夏,9月正式进入宁夏昊善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从事专职社工,主要研究儿童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以及志愿管理。
本文来源:中华社会工作网,查看原文请到中华社会工作网查看,版权归作者所有。我们的文章都会备注来源,如有疑问,请邮件联系,谢谢(本文观点为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标签: 文化建设社工机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