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社协同,搭建七色彩虹青少年融合发展平台_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双社协同,搭建七色彩虹青少年融合发展平台_社会工作理论 双社协同,搭建七色彩虹青少年融合发展平台 来源:中华社工网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蓬勃发展的新生代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和谐稳定发展。很多人都知道,环境是
双社协同,搭建七色彩虹青少年融合发展平台

来源:中华社工网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蓬勃发展的新生代主力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和谐稳定发展。很多人都知道,环境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如何在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协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目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一、案例背景

厦门市湖里区长乐社区辖区,常住人口6758人,其中具有本地户口的青少年群体有1142人,妇女2624人,由于该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父母大多都是在职,导致青少年容易被忽视,学习生活、休闲娱乐、行为方式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预防和解决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问题和需求,2015年9月,长乐社区与厦门希望社工开展了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以双社协同的方式开展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等工作,同时以社区为平台探索构建青少年领域内的社区多元化治理体系。经过社区、社工机构近一年多的探索,初步在社区原有的“快乐四点半课堂”、“亲子国学班”等的单一服务平台中逐步发展建成了多元化的融合性青少年互助成长服务平台,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了健康活力的成长发展环境,对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需求预估

双社协同,分工协作,需求为本,分类服务。在了解和分析社区居民需求上,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进行了细致分工,由社区牵头,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熟悉社区居民的优势,社区工作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对社区青少年家庭开展了家庭探访,需求建档等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咨询青少年家庭的需求和建议,充分收集社区服务群体的感觉性和表达性需求,以及社区青少年服务的比较性和规范性需求,并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进行需求分析和归类,提炼出社区服务群体的共性化和个性化需求。

(一)对临时庇护环境的需求

根据走访调查,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发现,由于该社区青少年群体的父母大多都是在职,上班时间较长,经常性早出晚归,周末也经常加班,导致青少年的家庭、学校生活之余的独立时间特别长。放学后部分青少年可能去晚托学校,部分青少年可能去其他兴趣班,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社区青少年只能回家有爷爷奶奶监护或者在外逗留。或许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各代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特别是在厦门这类科学技术进步、信息渠道多样化、社会文化多元的发达城市,隔代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影响可能就更大了。所以,在社区营造一个青少年课余时间临时庇护、学习、娱乐的地方是特别必要的。

(二)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共性化和个性化需求

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本社区青少年调查时,进行需求分析和归类,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是其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针对本社区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需要,确定了社区青少年心理关怀服务、健康教育服务、同辈支持服务、行为矫正服务、社会交往服务、社会支持服务、社会适应服务七项服务回应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由社区提供社会资源,协助正常发展而设计的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三)社区青少年紧迫性家庭亲子辅导需求

在家庭探访以及与青少年交谈的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发现,很多的青少年家庭对青少年的成长教育存在很多的传统教育误区,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自述对孩子的沟通、教育和成长引导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压力很大,导致很多轻微的家庭矛盾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家庭冷暴力、冲突等问题。对于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启着关键因素的家庭环境问题,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不得不重视,并提供及时性的专业介入,为青少年家庭环境改善注入活力和方向引导。

三、青少年社区多元化治理平台构建

如何在社区中以有限的专业人力资源及时性地去服务和满足社区青少年群体中庞大而多元的成长发展需求,是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一直考虑的问题。经过社区和社会工作者一年的摸索和试点工作,总结出了以在社区搭建多元的融合性青少年互助成长平台的方式,在为社区青少年营造一定范围的小型健康活力的成长发展环境的同时,也能兼顾青少年社区教育的需求,可以对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根据社区需求,社区、社工初步建立了“快乐四点半”课堂互助服务平台、并正在筹建“亲子国学班”和“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服务队”两个不同发展方向的青少年互助服务平台。

(一)建设平台青少年成长特色文化,协助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

以社会工作者为专业服务导向,组织设计平台特色活动,并在平台内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平台内行为规范,进行平台骨干培养,引导和激励社区青少年在平台内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和监督机制,促进成员在学习娱乐中学会互尊、互爱、互助、互学、互进,并最终实现平台良性的自制和独立发展。

(二)个性化需求群体的融入,同伴相携成长

随着项目在社区的开展,服务对象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多,服务对象的需求也逐步向复杂多元的趋势发展,在是专业社工服务项目的有限专业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对社区青少年庞大的需求问题提供专业的优质的服务。经过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协调决定后,把已经成熟的社会工作个案工作服务对象和轻度困境青少年服务对象逐步融入平台,借助平台的文化和同伴群体中的互助影响相携成长。

(三)引导家庭参与社区青少年服务,建立系统性支持网络。

依托社区为主要平台,以社区青少年服务为切入口,以社工为桥梁,联络社区青少年家庭,建立平台内家庭发展志愿者委员会,发掘和培养家庭志愿者骨干,搭建家庭与社区的长期协调合作机制,与社工形成“社区-家庭-社工”三位一体社区青少年服务体系,在协力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工作的推进的同时,同步引导家庭在平台内的学习,提升家庭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教育的质量,同时促进家庭、社区长久和谐稳定发展。

四、融合性平台成长互助性成效初步体现

融合性互助成长平台一是整合了社区资源,较好的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成长教育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社会工作者很好的把握了自己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了活动组织者和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家庭、社区、学校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集合起来,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在具体实施中,组织者(社会工作者)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方法,将社区社会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了需求和社区资源的相结合;二是专业方法介入,社会工作者巧妙地将社会工作的三大方主要法融合起来,为青少年多元化的需求和问题提供专业、系统的介入服务,比如对特定群体进行行为矫治,心理咨询辅导等个体微观辅导治疗服务的同时,结合团体性的互助性治疗服务形成系统性的穿插服务多层面多角度的协助青少年改善需求和问题;三是环境营造,社工充分从青少年长期亲密接触的环境介入,从家庭、社区环境着手,进行亲职辅导、社区儿童友好社区环境营造等。把家庭和社区紧密关联起来,在家庭、社区环境的营造中相互协同配合,形成社工、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生态服务环境,为社区青少年的健康全面成长搭桥铺路;四是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比较易于服务对象接受,同时满足社区青少年多元化需求。针对青少年这一特殊服务对象的特点,社工从预防性、发展性和补救性三大层面出发,并大致划分成健康教育服务、心理关怀服务、同辈支持服务、社会交往服务、社会适应服务、社会支持服务、行为矫正服务七大需求板块进行服务。根据不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服务方案,在活动手法上尽量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图片展示、历奇、游戏、现场模拟等,较好地实现了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结合,成功营造了健康、文明的社区氛围;五是介入角度合理,以青少年为切入点,将科学、文明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教育带向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同时,青少年时期也是身体和生理急剧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环保和公益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和意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以青少年为桥梁,将良好习惯和健康意识带给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介入策略,也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经验总结和启示

社区青少年多元化治理服务平台的搭建,融入了社区工作者的管理经验,社区家庭的志愿者资源,加上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资源,以及青少年群体之间潜在的能量,不仅促进了社区青少年成长发展工作建设的多元化治理,同时也实现了平台内青少年的互助自助,互利共惠的良性发展。社区融合性互助成长平台期望从健康成人和益友、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认知能力、采取行为能力、分辨是非能力、自我效能感、亲社会规范七个方面促进青少年建立正面的价值观、个人身分和归属感。社会工作者从开始利用公共空间为放学后家长却还没下班的青少年打造同辈学习促进的平台,给社区青少年进行课业辅导的同时逐步引入社工理念,促进社区青少年与家庭和社区的整体性互动,引导青少年共同践行感恩承诺。并逐步融入学习注意力不集中、调皮、不合群、内向的社区困境青少年,提供多元的专业服务,满足社区青少年多元化需求的同时,通过同伴支持互助促进青少年整体性的发展。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生活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科学技术进步、信息渠道多样化、社会文化多元的今天,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活力的成长环境显得极为重要。青少年的本质特征是其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从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角度看,社区青少年融合性互助成长平台的搭建引导发挥了青少年、家庭、社区和社会工作者的各自优势,给青少年营造了一个良性的成长环境,又能提供多元化的成长服务,满足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多元需求,引导青少年互助自助,与社区形成互利共惠的共融局面,促进了社区青少年、家庭、社区的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黎正闻,24岁,2016年6月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厦门市湖里区希望社工服务中心社工,负责长乐社区“七色彩虹·成长天空”青少年全面发展社工服务项目工作的统筹和执行。

谢彩云,41岁,2002年开始在长乐社区居委会工作,现任长乐社区委员,主要负责社区文明、安全、工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