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瘾君子”的蜕变之路|禁毒社工的陪伴同行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19年“瘾君子”的蜕变之路|禁毒社工的陪伴同行 一个有19年吸毒史的人来说是一种颓废是一种不归路,偷吃,复吸,多次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家人的伤害越来越深,曾经努力尝试戒断毒瘾,但毒瘾不断催促服务对象复吸,吸食程度继续恶化,随之带来的是身体被毒品侵蚀导致肝癌化,妻子提出离婚,父母去世让服务

文/广州市南沙区百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林少玲

19年“瘾君子”的蜕变之路|禁毒社工的陪伴同行


一个有19年吸毒史的人来说是一种颓废是一种不归路,偷吃,复吸,多次进出强制隔离戒毒所,对家人的伤害越来越深,曾经努力尝试戒断毒瘾,但毒瘾不断催促服务对象复吸,吸食程度继续恶化,随之带来的是身体被毒品侵蚀导致肝癌化,妻子提出离婚,父母去世让服务对象感到悲痛、绝望......

 

一、案例介绍

小华(化名),男,43岁。服务对象在吸毒前有着非常不错的工作,在某公路局做司机,从1990年开始涉毒,当年18岁,不懂毒品是什么,受朋友的诱惑,并且出于好奇心,慢慢开始走上吸毒的道路。1998年强戒6个月,1999年劳教18个月,2004年自愿在戒毒所3个月,2009年强戒24个月,吸毒无数次,积蓄花光,还要借钱继续吸毒,多次复吸和强戒。19年的青春、时间、梦想、钱财、亲情......被毒品侵占。

 

在强戒期间,服务对象的父母去世,妻子提出离婚,亲朋好友的歧视,给予服务对象非常大的打击和内疚,感到人生绝望,痛恨自己,悔恨自己。

 

服务对象多年吸食毒品,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被查出早期肝癌,接受化疗、放疗的费用昂贵,费用每次小则1000元左右,多则10000元左右,医生表示不及时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了治疗,向亲戚朋友借钱,看到自己好像看到鬼一样,躲避,避免惹上麻烦,亲朋好友的疏远、歧视让服务对象感到心寒、焦虑、挫败、心理压力越来越沉重。

 

于2016年10月社区开始进驻禁毒社工服务,协助服务对象开启蜕变之路。

 

二、问题分析评估和诊断

 

(一)理论支持

生态系统理论主张在充分结合尊重、接纳、自决、个别化等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的前提下,遵循“人在情景中“的基本理念,将社区康复人员置于一个系统之中,试图通过改变系统来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 

 

(二)理论结合实际分析

1、以微观系统为核心:

①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曾经自身有吸毒史挂名,自己被自己标签化,认为吸毒犯罪是无法享有国家任何政策,自己感受到不认同的认知;

②父母的去世,使服务对象认为是自己的吸毒行为导致父母去世,从而让服务对象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各种想法;

③周围的人对服务对象的看法,让服务对象产生低的自我效能,否定自己的能力和资源。

社工相信服务对象是有丰富的资源,发挥其潜能,评估其优势及其抗逆力,帮助其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2、以中观系统为联结,从家庭层面来说,动员服务对象非正式支持网络力量,对于服务对象的改变,家庭的支持是最值得信赖。

①服务对象希望能够给予儿子树立榜样。

②让妻子能够为自己之前所付出作为弥补。社会工作者不断强化服务对象对家庭责任感,为家庭付出各方面的努力,让家庭生活更加美好为改变动力,减轻服务对象对父母去世的自责心理。

 

3、以宏观系统为长期介入目标,维持戒毒操守。

①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观点,服务对象现阶段主要是维持身体康复和申请医疗救助的需求,希望身体能够得以恢复和获得医疗政策帮扶。

②提供参与平台,发展服务对象成为禁毒志愿者一员,让其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和走访,提升社会责任感,回归社会。

 

三、服务目标与计划

 

(一)服务目标

 

1、短期目标

(1)社工对服务对象进行开案跟进服务,和服务对象共同制定跟进计划和跟进目标,运用寻解导向治疗模式,引导服务对象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发挥服务对象个人资源和优势,寻找解决办法。

 

(2)运用叙述疗法,解说服务对象对人生历程(故事),重塑服务对象对生活的期望,提升自我效能。整个过程中社工对服务对象进行心理辅导,积极倾听、尊重、接纳服务对象,缓解服务对象对父母去世以及带给家庭自责的心理负担。

 

(3)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对自己存在标签化,重构服务对象对自己看法的观念,改变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曾经有吸毒史无法享有国家政策观念。

 

2、中期目标

(1)从家庭系统介入,社工以家庭责任为核心辅导,不断激发服务对象改变的动机,借助非正式支持力量,鼓励、支持、陪伴服务对象的成长。

(2)发挥社区正式支持系统,社工协助服务对象了解相关医疗政策的申请条件及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整合社会资源,解决服务对象就医压力。

 

3、长期目标

(1)从宏观系统介入,社工提供禁毒宣传参与平台,邀请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活动,发展服务对象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骨干,提升服务对象社会责任感。

(2)保持戒毒操守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困难帮扶、参与禁毒宣传活动,成为一名“现身说法”人员,解说自己的故事,努力贡献社会。

 

(二)服务策略

(1)从个人出发,运用优势视觉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强化其戒断动机,重构其对自己标签化看法。其次,给予服务对象心理辅导,缓解其对父母去世的内疚感。

(2)从家庭出发,强化服务对象家庭责任感,儿子对于服务对象来说是最好的戒断动机,补救现在的家庭是服务对象的动力源。透过与家庭成员接触,运用非正式支持,间接介入,让家人在生活中能够鼓励、支持、肯定,陪伴服务对象成长和改变。

(3)从社区出发,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动员各方资源力量,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减轻服务对象经济压力的同时给予服务对象继续接受治疗的信心。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禁毒公益活动,增加其社会参与度和社会责任感,最终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骨干。

 

(三)服务跟进的具体内容

(1)与服务对象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和跟进计划。

(2)倾听服务对象的人生历程故事,重点关注如何走上吸毒道路,吸毒过程中的挣扎、复吸、负面影响等历程。运用叙事疗法重塑服务对象在其情景中对事情的看法与改变,减轻对家庭带来负面影响的压力,缓解对父母去世的心理创伤。

(3)借用优势视觉工具,协助服务对象分析个人能力,挖掘其优势,强化其戒断动机,提升自我效能感。

(4)运用非正式支持系统,间接介入,与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接触,了解服务对象在家庭中的角色、表现。借助家庭的力量,让家庭成员肯定、鼓励、支持、陪伴服务对象成长。

(5)社工作为咨询者、支持者、教育者、陪伴者的角色,向民政部门了解医疗救助政策,解说政策内容,协助和鼓励服务对象到民政部门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6)鼓励服务对象参与禁毒公益活动,提升服务对象社会责任感。评估服务对象的表现,邀请其加入禁毒志愿者,拓宽服务对象交际圈子,引导服务对象建构正向价值观的思维观念。

(7)发展服务对象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骨干,以身说教,以生命影响生命,分享自己改变的历程,感化更多的康复人员走上正确的道路。

(8)社工进行结案处理,通过与服务对象回顾社工跟进历程,梳理服务对象在此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改变,强化其优势和能力,巩固其成长。

(9)跟进期间,协助公安机关不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尿检、毛发采集、验血等随机抽查工作,监测服务对象戒毒操守。

(10)后续跟进,了解服务对象结案之后的表现。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专业服务关系,共同协商并拟定服务目标和跟进计划。

社工多次与服务对象进行家访面谈,了解服务对象现阶段面临的困境,社工以倾听者的角色,积极聆听服务对象的诉说,服务对象表示自己患有癌症,现在身体正接受治疗,费用高,让服务对象心理压力大,儿子读书,生活经济压力让其感到焦虑不安。服务对象认为自己是吸毒史人员,不能享有国家相关政策,服务对象在自己享有的权利上存在认知偏差。因应服务对象的困境,且服务对象的同意,社工与其建立专业服务关系,共同探讨服务目标和跟进具体计划,签订服务协议。

 

第二阶段:运用优势的视觉,挖掘潜能,强化优势。

社工通过与服务对象的面谈内容,总结服务对象曾经作出的努力行为,肯定和强化其付出的努力,首先运用优势视觉,挖掘服务对象潜能,社工把服务对象的努力转换成正向,提升其自信心,激发其改变动力。其次,运用心理辅导,尊重、接纳服务对象内心感受,促使服务对象抒发对父母去世的内心感受,从而缓解、释放其心理压力。

 

第三阶段:运用社会支持网络,整合正式与非正式资源,提供支持。

社工作为咨询者的角色,向民政了解到在册吸毒人员是享有申请重大疾病救助,陪同服务对象到民政部门办理相关申请流程,协助服务对象整理申请相关资料,从中让服务对象纠正因吸毒而无法享有国家政策的观念。与此同时,社工与服务对象家属密切联系,让家人共同陪伴,共同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关怀和支持。经过一系列的政府流程申请,服务对象申请审核通过,对于服务对象心理、生理治疗起到很大的信心,这一件事之后,服务对象对生活充满希望,非常感谢社工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回馈社会。

 

第四阶段:加入禁毒志愿者,接触新的社交圈子。

社工提供禁毒宣传平台,服务对象第一次参加禁毒宣传活动是在学校,社工给予服务对象的角色是介绍毒品以及毒品危害。后期,服务对象表现积极,社工邀请其加入南沙区力行促进会禁毒志愿者。经过面谈评估,服务对象成功加入过来人禁毒志愿者队伍。在新的志愿者群体,服务对象主动接触,很快融入群体。

 

第五阶段:以身说教,以生命影响生命。

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策划如何带领身边的康复者能够走上正常道路,服务对象以过来人禁毒志愿者的角色与社工一起走访社区在册人员,言传身教,由吸毒到戒毒的历程、如何做到戒断,不受诱惑的成功经验作分享。

第六阶段:回顾跟进历程,巩固成长。

 

社工通过服务对象一路以来的努力评估服务对象已经融入社会,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投入禁毒宣传工作中,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骨干。从身体疾病影响心理,导致焦虑,对生活没有信心到成功申请重大困难救助到参与禁毒宣传活动回馈社工到以身说教,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与服务对象一一分解,重构服务对象的努力,强化服务对象的成功经验,巩固服务对象的成长。希望服务对象能够继续努力,回馈社会,以生命影响生命,感化、带动更多身边的人走向戒毒道路。 

               

五、成效评估及服务结果

 

(一)成效评估

 

1、短期目标:

(1)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服务关系,签订个案服务同意书,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和跟进计划,目标已达成。

(2)社工与服务对象面谈过程中,尊重、接纳、积极倾听服务对象对父母愧疚和现在生活压力的诉说和及时回应,社工总结其成功经验,强化优势,从而谈化父母去世带给服务对象负面的心理情绪,目标已达成。

(3)社工作为咨询者的角色,了解康复人员申请国家政策与普通居民享有同等权力。协助服务对象到民政部门了解相关申请信息,服务对象对自己能够申请国家政策并不是因为自己是有吸毒史人员不能够申请有所改观,目标已达成。

 

2、中期目标

(1)社工透过家庭成员的互动,家庭成员在家庭活动中能够鼓励、支持、陪伴服务对象改变和成长,服务对象的前妻表示服务对象从以前吸毒的时候表现颓废,经常吵架,对比现在,判若两人,前妻表示服务对象能够改变,非常感,目标已达成。

(2)社工发挥正式支持系统,社工协助服务对象成功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缓解服务对象就医压力,目标已达成。

 

3、长期目标

(1)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从村到镇到区的大大小小宣传,成功加入禁毒志愿者的一员,从而拓宽服务对象的社交圈子,强化服务对象戒断的动机,目标已达成。

(2)服务对象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该区志愿者团体副会长一职责。作为成功蜕变案例,以身说教,以生命影响生命,让更多的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服务对象的行动与改变获得镇和区禁毒办的肯定,曾经以个人服务事迹发表新闻稿,目标已达成。

 

(二)服务结果

社工与服务对象进行个案历程回顾,共同制定的服务目标已经达成,跟进的计划顺利开展,在结案的时候,服务对象填写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社工提供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经过服务对象的同意,社工对其结案处理。

 

(三)后续跟进

与服务对象面谈了解到服务对象现在的身体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精神面貌良好。这半年服务对象积极参与禁毒宣传活动,服务对象还参与其他活动,在今年台风,主动参与救助,转移村民。据服务对象自己统计,影响身边朋友成功戒毒共11个,能够影响他人,改变他人,贡献社会,服务对象为自己的蜕变感到自豪。

 

六、专业反思

在此个案中,社工以生态系统作为支持介入理论,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系统对服务对象开展跟进服务。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有较强的戒断动机和改变意愿,社工充当协同者的角色,倾听服务对象的故事,总结服务对象成功经验,舒缓压力。协助服务对象成功申请医疗救助,成为一名禁毒志愿者骨干,担任某区志愿团体副会长一职,以身说教,以生命影响生命,让越来越多的康复人员走上正向道路。虽然服务过程比较顺利,服务对象从一名瘾君子蜕变成为禁毒志愿者骨干,服务目标已达成,但社工在跟进过程中没有大胆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关注服务对象内心是否得以放下父母去世的内疚感,假如社工能够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工作,是否更有利于服务对象减轻对父母的愧疚感呢?

 

七、督导点评

社工运用系统理论为指导,针对对象的个人、家庭、社会层面,通过资源链接、信息提供、情绪辅导、家庭关系修复等,为服务对象重建系统支持网络,让其感受到家庭的关爱、政府的帮扶,重新参与社区服务,重燃服务对象对生活的期望与热情。从整个个案辅导策略与介入来看,希望社工能够结合“身”“心”“社”三个方面作为介入逻辑顺序,关注服务对象19年中的“所得”“所失”,鼓励服务对象积极面对,正视自己的错误与改变,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本文《19年“瘾君子”的蜕变之路|禁毒社工的陪伴同行》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meiriyitie/1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