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与居民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千句‘回头是岸’,不如一句‘前方桥段’”
文/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石秀涛
山路之上,一汽车驶近,路边寺庙门旁,一小和尚高举“回头是岸”横幅,大喊:施主看这里!车内一年轻人隔窗笑骂:傻**!瞬间飞驰转弯而去。10秒钟后,碰撞惨叫坠落声传来。当晚,禅房内,小和尚对住持说:师父,是不是直接写“前方桥梁已断”好一些?
假使小和尚高举的是“前方桥梁已断”横幅,那么结果会如何呢?想到这里,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社工师,每日的工作总是要与大量居民接触、打交道,但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沟通,避免产生尴尬或误会呢?如何才能容易与居民沟通呢?怎样才能做到和居民有效沟通呢?
首先,要营造一个平和的沟通氛围。假如一开场就已经剑拔弩张,那么可想而知,对方肯定不可能把你的话听进去,这样的沟通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因此,我们在与居民沟通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负气交谈,给居民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之后的沟通交流以及工作开展。
其次,交谈的时候,语气要温和,要有耐心。尤其是在农村社区,服务对象多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与对方交谈时,要有耐心,也许对方一时无法领会你的意思,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急躁,而是要询问对方哪里不明白,并用本土方言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对方才能够接受你的态度,配合你的工作开展。
之后,注意说话的语气。在跟居民接触时要考虑居民的情绪跟态度。所以跟人说话的时候需要注意语气,免得因此产生某些其实不必要的误解等等。因为语言是人跟人之间沟通的最重要的途径,别人都是通过你说的话来理解你的意思,所以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
然后,委婉与直接相结合。在与居民沟通时,有时采用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会让人不舒服,但有时过于委婉会让居民无法得到你交流时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学会委婉与直接相结合,在居民能够接受的同时能够简单明了的了解谈话重点。
最后,注重倾听。不要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着急下结论或者急着插话,那是很不理智很不礼貌的,别人的话没有说完,你就下结论,这样的话可能会做出片面的判断,对对方留下不正确的印象,不利于顺利的沟通和问题的解决。
除掌握交流的技巧外,还需要具备其他能力,例如本土储备知识,避免别人说什么你都不懂。在社区开展服务时,要详细的了解社区周边的资源与信息,熟知社区内的名人与时事,多浏览一些《村志》《社区报》等,这样当居民提起一些本土文化时,你才能够有话说,也更容易让居民接受你、认可你,拉近双方的关系。
千句“回头是岸”,不如一句“前方桥断”,在与居民的沟通、交往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误会、矛盾产生,更好的服务居民,获得更好的认可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