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的真实需求你知道吗?代表建议借鉴台湾社区照料模式实施精准服务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失智老人的真实需求你知道吗?代表建议借鉴台湾社区照料模式实施精准服务 她还建议,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在标准建设的框架下,探索建立相应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需求评估、照护管理、资源调度、互联网+、服务链整合等方面。

上观新闻 2019年03月11日

 

社区养老服务清单不断完善,服务也日趋智能化,但是部分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并没有较大提升。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艳看来,原因在于供需平衡较为粗放,缺乏完整统一的需求评估体系,导致在掌握老年人群,尤其是特定人群如失能、失智等老人的真实需求方面有所欠缺,进而无法精准定位,制定适宜的服务计划,提供个性化服务,更无法精准评估服务效果。

 

刘艳认为,需要打造“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即建立一个以需求和获得感为导向、正式和非正式照料相结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信息和智能技术为手段的社区养老照料模式,需要做到精准识别养老服务人群、精准供给养老服务内容、精准管理养老服务过程。

 

社区养老如何精准化?刘艳建议,探索建立精准需求评估的长期机制。重点针对半失能、半失智、高龄、独居老人等人群进行深入的需求分析,人群确认后摸清需求特点,进行个案管理,并建设相应的信息化平台支撑。具体操作可由社区和专业机构指导,由具备资质的专业社工提供长期的个案跟踪服务,并整合他们的基础信息、统一照护需求评估、健康数据、家庭状况等信息形成完整的资料。通过个案管理逐步实现动态需求跟踪和分析,合理规划服务和对接资源,提高服务对象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同时,探索养老需求动态跟踪机制。通过梳理和分析目前有关养老需求排摸、调研、评估的项目、资源和数据,尝试建立养老需求数据跟踪和分析模型,结合各地的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平台、机构或服务场景作为信息点,探索建立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养老需求动态跟踪信息网络,并通过信息和数据的互动,将跟踪和分析的情况及时、定期提供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参考。

 

刘艳建议,从非正式照料切入,借鉴台湾地区的社区照料模式以及香港地区政府购买老年社会工作的形式,由居委会牵头,通过专业社会组织辅助,建立非正式支持系统,增强家庭、社区、邻里、志愿者在老人养老生活中情感关怀以及心理疏导的作用,以补充正式照料体系在人文关怀方面的不足。

 

她还建议,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在标准建设的框架下,探索建立相应企业和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需求评估、照护管理、资源调度、互联网+、服务链整合等方面。

本文《失智老人的真实需求你知道吗?代表建议借鉴台湾社区照料模式实施精准服务》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meiriyitie/1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