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沙政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廖双剑
一篇《没钱,你凭什么做社工?》以超高的阅读量刷爆了社工行业的朋友圈,引起了社工们的强烈共鸣。
很想反驳文章中的观点,但是很遗憾,没钱,确实不适合做社工。但是我们不妨换一种心态来看待社工——把社工当作一份工作。
肯定有人会说:“我本来就是以社工为工作的呀。”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知道,天下的工作千万种,只拿收入和社工差不多的行业来说(以长沙为例):销售、导购、文员、前台……(不得不承认,社工和这些工作很像:门槛低、待遇低、存在感低,社会地位低。)且这些行业的人也有巨大的流动性,但几乎从来没有听过说哪个销售对销售行业失望,没有听说过哪个文员说对文员行业失望,这为什么呢?
经常可以听到有同工说:我从事社工是有初心的,但是我的工作并不是我最初想要做的。可见,社工们在工作中,倾注了一种叫做“情怀”的东西。
工作是什么?简单点说就是劳动者做事,用人单位给钱。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然而部分社工在潜意识里,希望用人单位能为自己的情怀买单,为自己的爱心买单,显然这就已经脱离的纯粹的工作含义。
一个人从事的工作能跟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已是一件难得的事;若能在这个基础上跟自己的爱好和情怀结合起来,那更是上天的一种恩典。但是千万职场人,又有多少真能得到呢?
人呐,都不傻。纵有千万情怀,但工作终究是工作。社工行业的薪酬确实很低,工作也确实不算简单。但是在同等时间、精力的付出下,若能找到另外一份明显待遇要比社工要好的工作,相信谁都会选择放弃社工吧?
有情怀是好事,但是留住人才的,终归到底还是薪酬与待遇。决定薪酬与待遇的,也绝对不是情怀,而是社工们自身创造的价值。当下包括发达城市的社工行业里,社工的队伍到底是虾兵蟹将还是虎狼之师,每个社工心里都有一杆秤。有爱心、乐奉献这是美德,但是职场就是职场,分配永远是按劳。等到社工的队伍像律师、工程师、等行业一样,等到高级社工师的价值就像注册会计师一样了,那个时候,社工比其他行业多出来的“情怀”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最后,回到最初的那句话:没钱,你确实不适合做社工。但是不代表你的能力就可以轻松的当上公务员、就可以轻松的当上工程师,即使是销售,也不代表你能成为销售精英获得你理想中的薪酬。这一切,最终是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所以,把社工当成一份工作吧,你付出的,就是你所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