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悦社工 李慧燕
2016年10月16日上午,荷城街道职工服务中心组织同心圆义工服务队的三对亲子义工开展“义行动”探访困难群体活动,亲子义工与中心社工一起去探访荷城街道的两个困难职工家庭,为困难职工家庭送上生活的关心,并让义工在探访的过程中,思考我们可以为探访对象做什么事情,从而增强自身的内在优势。
我们被“她”的乐观感染了
杨小姐是一名单亲妈妈,2014年丈夫因为癌症过世后,她独自抚养两个子女。她笑着告诉我们,“虽然现在的工资不高,但是爸妈住在家,能够帮我照顾小儿子,让我安心工作;大女儿也很懂事,不需要我多操心;两个弟弟也很照顾我,所以现在我的生活很好”。
杨小姐的话语和微笑,以及她表示愿意有空的时候与我们一起做志愿服务,让在场的社工与义工感受到她对生活的乐观。
我们应该多关心“他”
伍先生,原本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但他不幸患上了家属遗传的糖尿病,从此他不能再工作了。孩子在外读书,妻子早出晚归,他每天独自在家,由于糖尿病的并发尿毒症、腰痛、脚痛等折磨着他。
由于疾病的困扰他的精神面貌相对比较差,在探访过程中,他用较慢的语速跟社工与义工诉说着他被病痛折磨的那些事情,他说:“如果不运动,很快就会死了”。在场的人,听了心里都很难受,所以他为了生存下来,他每天除了吃药外,坚持做运动,他说:“尿毒症本来要洗肾的,但是他坚持运动,现在检查出来的指数是135,好了很多,不需要洗肾了”。这是一个好的消息,可是社工与亲子义工却未听出他的喜悦。整个谈话过程中,在场的社工与亲子义工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很悲观。
亲子义工从他的诉说过程中,觉得他的悲观生活态度,很大程度是由于他缺乏家人的关心、以及平时较少人与他交流所导致了。那我们社工、义工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多来探访他,与他聊天;我们可以与他的妻子、子女进行沟通,让他们给予他多一些的关心。
每一次“义行动”,无论亲子义工面对的探访困难群体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亲子义工也能学习到,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面对乐观的她,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她的乐观,面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面对悲观的他,没关系,我们能够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希望通过我们的沟通,他也能乐观起来。无论是自身的改变,还是探访对象的改变,我们都能从中增强乐观感,通过每一次“义行动”的收获,建立自身的内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