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系统思维问题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系统思维问题 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帮助案主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从而收到理想效果、达成预期目标,便成为了专业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笔者看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系统思

专业社会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帮助案主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摆脱所面临的困境。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从而收到理想效果、达成预期目标,便成为了专业社会工作在服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笔者看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系统思维。

 

一、专业社会工作在正式实施具体服务之前,要对案主进行需求评估,以便能够“对症下药”。案主为什么会有需求?常常是因为其面临问题或身处困境。但问题和困境只是表象和结果。而造成问题和困境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案主自身原因,如个性、性格、心理、思维、能力、习惯等,也有客观原因,如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社会文化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原因体系。因此,对案主的帮助,如果只注重对其自身因素的改变,而忽略了对造成其问题和困境的客观因素的认识和把握,就会陷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表面上看,经过专业社会工作的帮助,案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得到缓解、所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所缓解,但由于导致案主问题和困境的客观因素根源依然存在,因此,其“症状”并未从实质上得到根本和有效解决,结果就是:一旦服务结束,案主很容易又会“故态复萌”、“旧疾复发”,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中去。

 

二、既然如此,就要求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帮助案主时,既要分析案主自身,也要分析导致案主问题和困境的客观因素,才能全面理解和深入把握造成案主面临问题或身处困境的多维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整体性、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以系统性的工作帮助案主。以青少年社会工作为例,即意味着不仅要分析案主的个体特征、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等,也要了解案主的成长史,与父母、班主任、同辈群体的关系状态,以及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班风学风等,才能作出准确判断,并依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取得良好的帮助效果。再以社区工作为例,不仅应了解和分析所服务社区的区位、范围、人口、居民结构与互动、文化等情况,同时也应了解和分析该社区的发展变迁史、与同区域内其他社区相比较的特点及所处区域政策对该社区的影响等,才能对所服务社区形成更为立体和深刻的认知,通过内外结合的系统性工作,为社区提供行之有效和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

 

三、在向案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链接资源非常重要。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单靠专业社会工作自身,很难解决案主所面临的问题或困境,往往需要借助多方资源。而要在需要时,就能够迅速链接到这些资源,在多数场合下,又要靠平时的积累。因此,能否积累、拓展、掌握、保持充分数量的可供即时链接的资源,是评价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力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也是决定专业社会工作者能否开展系统性服务和成效高低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一点,专业社会工作者就必须在平时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着重有意识地去积累和保持尽可能多的可供链接的资源,而要具备这样的意识,就离不开系统思维。因此,作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系统思维的养成,非常重要。而要养成系统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则又来自于教育、培养、训练。这便给现有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教育、培养、训练体系和内容、方式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如何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系统思维能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的水平和质量。

本文《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系统思维问题》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meiriyitie/1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