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社区义工队成立于2013年,目前注册义工将近500人,义工微信交流群的义工大概有250人,义工骨干10人,但是在庞大的“基数”面前,真正活跃的义工却只有五六十人,仅仅占总人数的10分之一。因此,考虑到社区义工队伍的现实情况,如何保持稳定的义工队伍,激发更多“沉寂义工”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也是社工重要的工作内容。
首先,需要明确义工们想做义工服务的初衷。她们是想要打发业余时间?或是结识新朋友?或是工作任务?或是学生义工根据学校要求必须做义工服务?先了解清楚他们参与义工服务的初心,才好“对症下药”。
其次,可以把社区义工按照年龄层次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年龄层次可以初步预测这些义工可以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段。例如,学生义工一般都是周末或者假期有空做义工,上班族也是周末比较有空,而退休老人时间就更加灵活,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就更多。
再次,可以通过义工们自身的口碑传播。因为由义工自身去宣传义工的价值和意义,比通过社工的推广更有说服力。而且,他们自身的交际圈子比较广泛,可以更多了解周围人的生活状态,通过他们的宣传,让社工也更加了解服务群体的需求,以便更好开展服务。
最后,义工群体也是社工的重要服务对象,他们本身参与义工服务已经是义务劳动,不求回报的,那么社工就需要在精神等其他层面对他们进行关心和鼓励。社工也需要先满足义工这一群体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好义工,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义工更加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
综上所述,只要社工自身做到用心服务,用心与他们沟通,服务对象也会感受到你的真诚,从而对你产生信任,那么,大概率的服务对象也会更加愿意积极参与你组织的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