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尚子超
单位 | 郑州市郑东新区和舜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剖析现状,锁定服务对象
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年轻父母往往在孩子和工作间难以兼顾,而家中老人到了退休闲赋的年龄,这使隔代教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
通过对儿童父辈家长及祖辈家长的访谈了解到,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祖辈家长对儿童过于溺爱,阻碍儿童的自我成长,而很多年轻父母因为怕与老人发生冲突就尽可能按照老人的意愿去养育孩子,可这样往往导致儿童养成蛮横、依赖等性格。如此以来,可能会妨碍儿童的个性发展,引发家庭矛盾等问题。
两代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分歧,往往也成为了家庭内部矛盾的一个突出问题。隔代教育的老人,重视孩子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缺乏对孩子学习及发展方向的培养,也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性格上的缺失。
但是,祖辈教育孩子的优点经常被掩盖,如诚实、勤劳、勇敢等优秀的民族传统,值得孩子学习,因此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两代人加强沟通交流、提升祖辈科学教育的能力,就可以有效的改善隔代教养带来的弊端,给孩子带来隔代教育的好处。
而这,也是我们开展“安心两代亲”新型隔代教育服务计划的最初原因。
安心两代,促进社会和谐
在我们工作的社区,超5成孩子由隔辈老人照看。每天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带着小朋友在玩耍。针对于社区现状,我们策划了1+1服务方案,通过两种服务策略,达到我们的服务目标。
对于有教育提升的隔辈带孩子的老年居民,他们问题的是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但是又习惯性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有一定改善教育方法的诉求。针对于这个现实背景,我们剖析问题,并确定我们的服务目标:改善隔代教育方式,促进祖辈教育观念转变,提升祖辈科学教育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这样的需求,隔辈带孩子的老人中,也有一部分人群,他们对于新观念很难接受,思维相对固化。对于他们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另外一条并行发展的线路: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网络,促进社区融入。
由此,我们确定了项目的发展目标:提升社区长者科学教育能力,促进长者社区融入。
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帮助服务对象理解,一个完善的家庭教育氛围,依靠的是全家人的努力。对于个体而言,家庭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家庭成员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有形无形的规则逐渐使成员间形成特定的交往模式,儿童的性格、能力也是在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与教育当中逐渐形成的。
其次是为服务对象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社区老年人的个人支持网络往往较为单一,项目努力的一个方向便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帮助服务对象扩大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建立相互支持的社区群体。
服务的过程中,还应做到整合多方资源。在隔代老人服务的领域,已经有很多同工做出了努力,同工们的经验帮助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也经常成为我们灵感源泉的发源地。
在服务的过程中,社区、机构及督导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社工的力量总是有限,只有在尽可能整合更多的社区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达到预先设定的服务目标。
回应需求,切实解决问题
那么,要达到预期的服务效果,更需要完善的服务计划做支撑。
在隔代教育系列服务中,项目通过项目宣传、资源整合、并开展针对性的辅导教育,包括教育分知识讲座、家庭规则制定、知识竞赛等多种工作坊的方式,尽可能的吸引服务对象持续的加入学习的队伍中,不断地拓展自我认知能力,学习更加现代化的带娃知识。
在祖孙同乐系列服务中,通过开展户外宣传、环保手工坊等方式吸引居民的关注,并通过弘扬传统文化节日,挖掘服务对象特长并建立社会组织等方式,增强随迁居民的社区融入感。
当然,完善的项目离不开项目评估。在过程评估阶段,通过服务对象参与度、满意度调查、服务反馈等多个维度评估服务开展的成效,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及时调整。而在项目的结果评估阶段,则需要通过衡量目标达成度以及服务的前后量化对比等方式,评估服务的成效。
家庭是我们个人生活的港湾,也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单位,家庭稳固对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隔代教育的问题的进步,将对社区众多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是真正帮助老年群体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社工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