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襄阳从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老河口市爱满荆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是老河口市民政局首次为该县级市引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通过在街道设立社会工作站,一村一社区分别设立社会工作室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该项目自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由襄阳市从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派驻三名社工常驻,积极发展志愿服务,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培养本土社会工作人才。
2020年9月28日上午,襄阳从众社工在常规探访中发现,本应在学校上课的小L却在村里闲逛,这一异常行为,立刻引起社工警觉。通过走访其周边社会关系了解到,案主小L(化名),女,8岁,居住在老河口市XX街道办事处XX村,在第X小学读三年级,学习成绩一般。
小L今年秋季没有报名入学,其父亲是做装修工作较忙,母亲在外地打工,姐姐在第X中学上初中,案主日常由爷爷奶奶照看。
社工上门与案主家人进行交流
二、案例分析
(一)厌学心理
在校期间小L遭遇了一些挫折,一是与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二是小L认为老师对其行为纠正理解有偏差(2019年度下半年,小L在课堂上玩2元钱,被老师发现后收走,她认为钱是爸爸劳动所得,老师不应该拿走),导致小L产生了厌学的心理,并于今年9月彻底离开学校。
(二)缺少情感支持
小L的父亲平时工作较忙,无暇顾及,而母亲在小L的教育上比较疏忽,简单粗暴,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母女间存在较大矛盾,爷爷奶奶年龄偏大,在教育小L上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小L的同辈群体支持较少,缺少各方面的情感支持。
三、个案目标
社工将收集到的前期信息向案主所在村委汇报,第一时间引起村委重视,积极参与协调工作。
从众社工经项目督导同意接案,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出发,运用同理心,为小L搭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案主克服厌学心理障碍,链接多方资源,协助案主办理入学手续和学校适应问题。
同时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帮助小L及其家人认识到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于不畅的沟通导致的,由此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方式有效解决,协调家庭关系,提升家长教育理念。
社工向村书记汇报案主情况
具体个案目标:
(一)帮助案主重返校园,克服厌学心理;
(二)协助案主办理入学手续,融入学校生活;
(三)家庭、学校、村委三方持续支持网络搭建。
四、服务介入
(一)社工通过与案主家人、村委、学校老师建立沟通联系,了解案主的基本生活、学习情况,找到厌学的原因;
(二)社工与案主初步建立沟通,通过倾听、同理心、澄清等技巧取得案主的信任,并进行心理疏导;
(三)帮助案主慢慢敞开心扉,使案主愿意再次入学接受教育;
(四)链接村委、学校等社会资源,为案主争取提供再次入学的机会;
(五)协助案主顺利入学,搭建案主与学校老师良好的信任关系,与学校老师建立长期联系,随时了解案主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
(六)协助案主建立良好的同辈群体关系,使同学间能够和睦相处,减少摩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七)协助案主与父母消除矛盾、改善关系,建立融洽、轻松的家庭氛围;
(八)定期与案主家人进行电话沟通、家访,通过家人反馈了解案主的情绪、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学业适应等情况。
社工与案主达成重返校园共识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截止目前,经多方协助,案主已经顺利入学,社工计划下一步服务重点是为小L建立家庭支持和社会关系支持网络。
用家庭、村委、学校、同辈等社会支持网络系统的力量,来帮助小L适应学校生活,重拾学习的自信。
六、服务反思
(一)及时的介入
此个案的发现,源于社工服务时敏锐的观察,及时发现不合理的情况,并采取行动,在最短时间内紧急介入,汇报村委。社工在服务过程中,注重通过整体系统看待个案情况,挖掘个案背后的原因,减缓失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各方资源联动
在此次个案服务中,社工再次认识到资源链接、多方联动的重要性,一个个案所需资源,往往是多方面,只有当各方力量汇聚一处时,方能更快的构筑联动网络,建立支持系统,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及时满足案主需求。
(三)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社工在个案服务过程中,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体、社区为平台,将案主所处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方面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共筑小L的社会支持网络,助其全面、健康的成长。
鸣谢
感谢老河口市民政局、街道办事处、村委、学校等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协调以及对案主的热心付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