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早早接到通知:各社工志愿服务队周三下午前往指定地点领取爱心企业为“护童行动”困境儿童捐赠的一批爱心葡萄。一边紧张筹备着两天之后的中秋节活动一边盘算着和项目的小伙伴们三人一人一辆电动车带着爱心物资回来该是妥妥的。兴许是过于激动了些,下午过去的

作者 | 郭杏枝

   单位 | 郑州市中原区龙腾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早早接到通知:各社工志愿服务队周三下午前往指定地点领取爱心企业为“护童行动”困境儿童捐赠的一批爱心葡萄。一边紧张筹备着两天之后的中秋节活动一边盘算着和项目的小伙伴们三人一人一辆电动车带着爱心物资回来该是妥妥的。兴许是过于激动了些,下午过去的时候还跑过了地方。

因为一场乌龙,无法顺利返回,一愣神的时间,同行的小伙伴笑颜如花的告诉我,她老公马上过来接我们回去,看着两个人用心的样子,内心感慨满满。

考虑到水果,尤其是葡萄耐储存性低,我与项目的小伙伴约好当晚就将这些爱心葡萄送到孩子们手中,一方面做好祝福和问候的传达员,一方面还可以看看孩子们近期的情况。

第一个孩子

 

忙完活动招募工作已经六点多了,回到办公室,迅速装“车”,前贴后扛的总算出发了,下班高峰期,车辆比较多,带着没有固定的一箱箱葡萄,骑车的速度明显慢了几拍,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到了第一个困境儿童的家中:孩子先天性脑瘫,不能自理。

十多年来一直是爸爸在家全天候照顾,无法离身,为了补贴家用爸爸闲暇时间也接些手工活,曾向我们表明想把孩子送去值得信任的福利机构托管,自己出去工作多挣点,但是因为条件不符合,现在也没有相应服务的福利机构,只能作罢,而我们除了日常的关怀探望,偶尔的情绪疏导,也只能将服务的目光锁定在孩子的日用品上,争取为他链接一些尿不湿等常用品。

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社工志愿者到达第一家

第二个孩子

 

第二个困境儿童先天性听力障碍,经过前期线上线下的接触,我们建立了联系,知道孩子喜欢看书,也为了能够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我们鼓励孩子加入了“颐园故事”青少年朗读项目打卡群,坚持每天阅读打卡,练习朗读,几个月来,孩子一直都在坚持。

在了解到孩子的康复训练断断续续,意识到监护人康复训练意识不强时,我们链接了专业的康复资源—河南特殊儿童干预中心,由专业的康复老师对孩子做了康复评测,康复结果不是很乐观,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期,现有的一些问题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也能改善一些,康复老师也重点强调了监护人在孩子康复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看到我们总是笑意盈盈的小帅哥

在关注孩子日常康复训练的同时,孩子课业学习上的困难也成为我们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多次的接触,孩子看到我们总是笑意盈盈。接过水果,我嘱托:听说这是玫瑰葡萄,特别好吃,回家自己洗洗尝尝。孩子点点头,礼貌的说到:谢谢阿姨。

第三个孩子

 

没有停留,我们赶到了第三个孩子家里:来之前已经约定好,但是到楼下再联系时电话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的状态,孩子的妈妈精神残疾,姥姥不常在家陪伴,害怕有什么意外,我们径直摸到了家里,敲门之后孩子小心翼翼的露出头,看到是我们,开心极了:“姐姐,是你们呀,等我一下,稍等我一下啊。”

透过漏洞的猫眼看到她蹦跳着跑回房间,不一会重新打开门,满心欢喜的迎接我们,这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以前是同行的伙伴来探望),她的活泼可爱瞬间将我包围,心底的开心莫名涌起。得知我打不通电话,她不好意思的摸摸头:“我调成飞行忘记调过来了”。也是第一见到妈妈,听同伴说,每次过来姥姥都会把妈妈“藏”起来,不让她见生人,怕各自受到影响。

一直以来妈妈的身体状态都不是很好,肝腹水症状严重,因为适应不了医院的环境,只能在家吃药治疗,我们也尝试利用手中现有的医疗资源去争取一些治疗,但服务内容对她来说意义并不大,当下需要我们做的是进一步深入了解她的病情,精准定位需求,挖掘有效的医疗资源,缓解现状。孩子跟妈妈长期待在一起,整个人的状态多少也受到了影响,居住环境比较脏乱,没有同龄人眼中灵动的光芒,面色苍白的让人心疼。

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妈妈镜头下我与小美女的第一张“美照”

对于我们的介入,她压抑不住的开心与忧虑扑面而来,也让我忍不住思考:我们能给她带来什么呢?一阵子的关心?或是在她接受我们的存在之后突然抽离?这些担忧都是开展服务时需要考虑的,服务的可持续化,才能给予困境儿童们强大的后盾。

“这个东西我们收了合适吗?”知道我们的来意,妈妈有些担忧的问道。我向她解释了水果的来源,妈妈才欣然接受,我邀请妈妈为我和孩子拍了属于我们的第一张合影,妈妈对于我的“求助”感到非常高兴,这样状态下的她相处起来让人觉得温暖善良。

第四个孩子

 

第四个孩子是一个稳重、不善言辞的大男孩,第一次入户虽然没有见到孩子本人,但是在奶奶的帮助下加上了微信,一直有线上的互动跟进,孩子在校队里打篮球,经常会训练,课业上有些耽误,多次线上互动后,他才主动将自己学习上的困难表述出来,希望可以有些总结性的课辅资料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孩子个子太高,拍照时我踮起双脚

一直以来支持我们工作的爱心企业精锐教育隔天就将十多样课辅资料带了过来。当天因为东西太多,没有将课辅资料带过来,心想约定一周后再见面,做些冰皮月饼随资料一起给他,弥补一下他因训练不能参与活动的遗憾。见面时,我一边惊叹,一边偷偷踮起双脚与一米八的他合了影。

第五个孩子

 

“你们这大晚上的过来干啥呀,自己留着吃啊,你们为我们做的已经很多了,不知道该如何感谢……”第五个孩子的奶奶知道我们过去嗔怪道。善良而伟大,这是我对她最初的印象:孙子是智力残疾,儿子精神残疾,奶奶本是想有孙子可以以后多照顾爸爸,但本以为万无一失的检查还是出现了变故。

在接触我们之前,奶奶还在为孙子的就学问题发愁,我们联系了河南特殊儿童干预中心为孩子做了评测,拿到评测报告的同时也去参观了郑州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了解了一系列的康复内容,再三考量下,奶奶做好决定并很快按照要求申请了国家康复项目开始了康复治疗。

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热情和蔼的爷爷奶奶

谈论起孩子的康复训练情况,奶奶很开心的说到:“负责孩子康复的老师非常细心,一块儿康复的孩子家长们都反映这个老师特别好,真是感谢你们为我推荐这么好的康复机构……”听着奶奶的肺腑之言,开心、激动、欣慰、自豪,各种各样的情感瞬间翻涌而来,一切的努力在这一刻显得很是值得。

第六个孩子

 

去第六个孩子家时,她还没到家,爷爷奶奶不善言辞却依旧感受得到他们的热情与开心,孩子没有父母,正处于叛逆期,不愿意与人交流,对于我们的介入也有些排斥,但是懂事礼貌的她依然让我们觉得走进她的内心只是时间问题。

因为害怕打扰到老人休息,我们向爷爷要到了孩子的电话,想要邀请她参与我们的中秋活动,多与她接触,尽快帮助她打开心扉,走出家门,拓宽人际交往的渠道,培养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

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

坚强伟大的奶奶

匆匆告别后我们跟最后一个孩子的妈妈碰了面:孩子先天性耳聋,在妈妈的帮助下,刮舌正音,不断训练,如今康复的非常好,会跳舞、会弹钢琴,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积极乐观、自信阳光也在无形中感染着我们。

为了更好的关注孩子的后续成长,缓解妈妈的恐慌和忧虑,我们链接了专业资源,促进专业康复师、心理咨询师与孩子监护人、照顾者的联结,线上线下双向为孩子和妈妈保驾护航。

妈妈下班比较晚,我们约好最后过去,一句“马上下去”听出了她的慌张,想起之前来家里她匆匆下楼的样子,忍不住担心,赶忙告诉她,不着急,下楼梯慢点,注意安全。见到的那一瞬间,依旧是一路小跑的熟悉身影,不免有些感动。不愿意收下水果坚持让我们带回去自己吃,一阵好劝她才有些为难的抱在手里……

“任务”完成后已经接近十点了,放眼望去车水马龙的街上虽然还是一片喧闹,但已没有了初来时的拥堵,初秋的夜已些许微凉,但这一夜的感动让我们的内心炽热。

愉快的分别之后,我们披着星光各自返程。回去的路上,也许是电车意识到“任务”完成了,也许是它想与我静静的多一丝与这美好月夜并肩而行的时光,耗尽了最后一丝电量之后,我跟它走完了余下的一半归途……

本文《我们与6个孩子的那些小故事...》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meiriyitie/1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