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南海区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陈惠诗
一、案例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阿锋(化名),男,12岁,六年级学生。2020年2月,个案是由服务对象的班主任进行转介的。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学校“停课不停学”,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线上网课教学。在网课学习期间,阿锋沉迷游戏,没有按时参加网课学习。后来,老师多次向父母反馈阿锋的网课学习情况,劝其父母多多关注。但阿锋对老师、家人的劝说,只嘴上答应了,没坚持实行。原来学习成绩良好的阿锋,目前成绩一落千丈。
(二)家庭情况
2016年阿锋父母离婚,阿锋的抚养权归妈妈,阿锋跟随妈妈到公公婆婆家一起生活,与母亲关系好。2020年1月因妈妈再婚,不方便带阿锋到新家庭生活。由于公公家离学校较远,也不能每天从公公家搭阿锋回校,所以妈妈、公公婆婆希望阿锋周一至周五回爸爸家居住,方便之后上学搭校巴。由于爸爸工作时间较长,很少陪伴他。同时阿锋表示,与爸爸关系较差,在家基本零交流,并反映爸爸脾气很差,小时候会打骂妈妈和他,现在回家后也经常被打骂。阿锋在爸爸家的一日三餐也只能去爷爷家吃,爸爸并没有起到照顾和教育案主责任。
(三)在校情况
根据阿锋班主任反馈,以前他的学习成绩是不错的,但因没有参与网课学习,现在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不过阿锋在校的人际关系较好,与同学、朋友交往甚多。5月18日复学返校第一天阿锋并没有回校上学,通过跟进辅导后,5月21日阿锋已返校复学,根据班主任观察描述,阿锋精神状态比较差,上课经常开小差,早上容易犯困,多次在上课期间睡觉。
(四)健康状况
阿锋患有甲亢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激素,但搬回与爸爸同住期间,阿锋没有服用甲亢药物,导致身体消瘦、胃口变差、失眠的情况等。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尚未到医院进行复诊取药,疫情期间,妈妈只是在药店购买相关药物给阿锋服用。在2020年5月下旬,学校心理老师让阿锋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填写了SDS和PHQ-9两份抑郁测评表,测评结果显示阿锋疑似患有重度或中度抑郁,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心理科作进一步的检测。
二、分析预估
社工深入走访服务对象及其家庭、邻里、村委。通过信息收集、分析预估发现,案主面临以下生活困境和需求。
(一)服务对象的需求分析
案主今年12岁,正处于青少年的青春期,案主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案主的自律与自控性也较差,所以出现不上课、不完成作业的行为。并且案主患有甲亢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但案主多次没有服用药物,导致甲亢激素升高,影响案主的身体健康,而甲亢疾病会影响人的情绪、胃口、睡眠问题等,案主的情绪较为波动,并曾多次出现自杀或自残的想法。
(二)家庭环境
案主的原生家庭破碎令他感到迷失和不安全,由于家庭问题,父母在对孩子的照顾责任互相推诿,导致阿锋极度缺乏安全感。与爸爸关系较差,父子之间无沟通交流。案主比较依赖妈妈,但由于妈妈再婚,难以及时顾及案主的情况,亲子间缺乏有效交流与正确的引导。
(三)社区环境
案主在2020年1月回到爸爸家居住,对于爸爸所居住的社区不熟悉,邻里都以老人家为主,案主较少外出活动,在社区里也没有较好的朋友一起玩耍、交流。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总目标:协助案主走出困境,回归学校,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2.具体目标:
(1)协助案主增强自我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引导案主学习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
(3)缓解案主与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
(4)关于甲亢病情和抑郁情绪的事宜,让家长尽快带领案主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
(二)理论支持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而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见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根据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它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通常认为,C是由A直接导致的,但ABC理论认为,在AC之间还有一个B信念因素发挥着作用。
(三)服务策略
1.与案主建立关系,了解问题的根本,与服务对象一起面对,寻找解决方法。
2.与案主父母沟通,与其共同探讨合适、良好的亲子沟通、陪伴模式。
3.密切与学校沟通汇报,了解案主在校的情况并及时向校方反馈相关的信息。
4.联动社区妇联工作人员,密切留意案主在家的情况及缓解父子之间的关系。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建立专业关系,做出评估
案主在2019年的时候曾来过社工室咨询关于写作业拖拉的问题,社工对案主保持尊重、接纳的态度,因此在初期建立关系方面少了很多阻碍,较短时间内便建立起了专业关系。社工与案主面谈了解情况,并与案主母亲、奶奶、班主任等多方面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搬回爸爸家居住后的生活情况以及学习状况等做出初步的评估。
(二)述说内心的想法
社工到案主家中开展家访服务,社工问及案主是否喜欢跟爸爸一起居住时,案主表示更喜欢在公公婆婆家生活。得知妈妈再婚的事情,案主很为妈妈高兴,但不想影响妈妈的新生活,所以搬回来和爸爸一起居住,并且减少与妈妈的见面、沟通交流,保持一定的距离。
疫情期间,班主任、妈妈反映案主沉迷游戏,没有准时参与学校的网络课程,案主自述由于家里没有Wi-Fi网络,不能及时的观看网络课程,如果用手机流量观看视频,害怕手机收费较高。针对此情况,社工与案主妈妈沟通后了解到手机费用都是由妈妈每月缴费,妈妈表示可以让案主用手机流量来观看网课学习,不用担心费用问题。关于案主长期玩手机游戏的问题,社工向案主普及沉迷游戏对身体、成长的危害,引导案主自行计划在家一天的时间以及内容制作时间表。
由于案主网络课程落下不少,成绩有所下降。为了提升案主的学习动力,社工通过“优势视角”,了解案主长大后的理想职业是业务员,并通过这理想职业的引入,与案主展开分析,引导案主思考现状的情况并需要改善的方案,侧面提升案主的学习动力,社工并给予肯定及鼓励。
(三)从接受到抗拒:情绪的跌荡起伏
经过前期的辅导,社工向案主班主任了解到,案主已有观看网课学习和回看以往的课程,但是网课作业尚未提交。
社工再次到达案主家中开展辅导时,发现案主心情比较低落,并且看到社工向他走去时出现眼神躲避,不予理睬。后来得知,案主爸爸近期没有工作,都在家里,爸爸在家期间经常打骂他,并且还把案主的手机摔坏了。
案主与社工的沟通过程中,由于爸爸的突然出现,让案主匆匆忙忙的跑走,随即社工与案主爸爸沟通,爸爸反映案主没按时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都是因为妈妈给他买了手机导致的(社工有解释到,由于现在疫情的关系,所以需要电子产品进行上网课)。爸爸表示,由于案主平时不听话,经常玩游戏,对其打骂教育也没有用,以他现在的成绩,不读书也罢。
社工与案主爸爸沟通后并联系班主任进行了解,案主近期无观看网课学习的记录。随后,社工也多次到案主家中进行家访了解案主的情况,但案主都是回避社工,表示很困需要睡觉不愿意走出家门参与辅导服务。
5月18日是学校五、六年级复学返校的日子,社工早上接到学校的通知,得知案主没有回校。班主任联系案主的父母亲了解情况。母亲表示:“案主现长期居住在父亲家里,不清楚案主的情况”;与父亲联系,父亲表示:“我很早就外出上班了,如果他不想上学,班主任、学校并不需要关注他了,不想读书就算了”。
随后,社工与学校联系社区妇联工作人员介入处理,到达案主家中后发现案主躲在家里,反锁不开门,家人、老师在外呼叫也不回应。并且爷爷反映,案主前一天的晚上已无吃晚饭。
鉴于考虑到案主反映曾多次被爸爸打骂的情况,不知案主在家是否安全,而且案主患有甲亢疾病,是否会出现身体不适。社工立即与案主妈妈联系,妈妈称不清楚,因为案主爸爸前段时间经常拨打骚扰电话给他,所以设置案主的手机号码的来电功能,近期案主经常不回复妈妈的信息,妈妈无法与案主联系。社区妇联工作人员致电给案主爸爸,要求爸爸马上回家了解情况,最后通过撬门的形式打开家门,并了解到案主在家的情况,但案主回避、拒绝沟通。
(四)从反抗到信任:妈妈的陪伴与鼓励
社工与社区妇联分别致电个案主妈妈沟通,了解案主是否可以回到公公婆婆家居住,但案主妈妈表示,由于公公家离学校较远,也不能每天从公公家搭阿锋回校,所以妈妈、公公婆婆希望阿锋周一至周五回爸爸家居住,方便之后上学搭校巴,周末可以回公公婆婆家住。
案主妈妈称到案主家中看望案主,希望通过沟通能了解案主的内心想法,但案主看到妈妈后情绪失控,不愿意与妈妈沟通。第二天妈妈再次来到案主家中,带领案主外出玩耍,案主终于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跟妈妈沟通,并表示愿意回校上学。
5月21日案主回校复学,学校心理老师让案主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了SDS和PHQ-9两份抑郁测评表,测评结果显示案主疑似患有重度或中度抑郁,需要进一步到医院心理科作进一步的检测。妈妈在近期已带领案主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甲亢疾病,但是关于抑郁情况,妈妈表示甲亢疾病有影响到情绪,并且已询问过案主的个人意愿,但案主想先行自我调节,如果还是不舒服,就到医院就医。届时,社工、心理老师及时的给予相关的情绪调节方法给案主,让案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调节不良情绪。
6月19日社工接到班主任的反馈案主没有回校,社工及时联系案主妈妈,案主妈妈称多次致电给案主,但是案主均没接听电话。婆婆到案主家里寻找案主,但是案主爸爸在家,说案主不想上学,所以让婆婆无须理会,自行回家。社工联系案主爸爸了解情况,案主爸爸表示“他不想上学,就随他吧,学校也不用多管了”。社工将此事宜及时告知社区妇联和校方领导,希望能进一步介入。
6月23日案主妈妈联系社工,称案主在20日凌晨自己步行到婆婆家,案主与妈妈述说不上学的原因是案主爸爸对案主进行打骂,不允许案主上学。现在案主妈妈与外公外婆协商,已同意案主回公公婆婆家居住,每天上下学均由案主母亲安排同村的滴滴司机进行接送。
(五)成长路上的转变
社工近期约见案主观察到案主的心情放松了,而且主动沟通分享。案主自述现在每天都会回外公外婆家居住,周末的时候能和表弟一起玩,又见到了妈妈,而且妈妈说之后的周末都可以回去外公外婆家住,让他感受到快乐。社工向案主了解其的学习情况,案主表示有点吃力,成绩下降了,因为之前很多知识点都落下了,所以现在要补习之前的知识点。
经过多次的个案辅导服务,服务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工根据案主的情况,进行定期跟踪辅导。
(六)结案及定期回访
综合上述,案主基本上完成了个案工作计划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社工并与其及其家属沟通达成一致,同意结案。同时,社工处理好案主离别情绪,防止移情与反移情的情绪出现。由于案主是六年级的毕业生,社工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方便往后案主能及时寻求帮助(社区妇联、初中心理热线等)。
结案回访:巩固案主已经取得的进步,增强案主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及结案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成效评估
此案例是非常典型的青少年案例,青少年所出现的问题大多数都与家庭环境相关,个案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非常关键在于对于家庭教育的介入。通过个案辅导,社工发现:案主的封闭自我的情绪得到了改善,顺利返校复学,并且与爸爸、妈妈的关系有所缓解。
社工认为,在个案中有四个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
(一)社工对案主的改变不断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升案主的自信心;
(二)与案主母亲协商,让案主居住在公公婆婆家处,保证了案主的生命安全;
(三)社工与案主妈妈密切沟通,关于案主妈妈的付出与陪伴,使案主感受到被爱及关注,让案主跨出了内心害怕恐惧的一步,妈妈虽不在身边,心却时刻牵挂,电话谈心,让他感受到母亲还是很爱他的;
(四)社工积极与社区妇联工作人员沟通合作,让妇联工作人员与案主爸爸沟通关于打骂的事宜,密切关注案主被打的事宜。
六、结案总结
通过社工的介入,运用倾听、同理、鼓励等专业技巧,链接社区资源、学校资源等方式,协助案主走出困境,缓解个人的情绪状态,顺利回归学校。对于家庭方面,案主与家人的关系初步得到改善,调节案主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改善沟通方法,促进交流。关于甲亢病情和抑郁情绪的事宜,家长带领案主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及时保证了案主的生命安全。
七、社工反思
关于心理调适,虽然社工在制定服务计划时,整个跟进策略已有清晰的框架,前期亦能预估可能存在的困难,但部分实际出现的情况却是没法预测,这需要社工灵活应对,也更需要社工去协助案主做好心理调适,切勿急于求成。
介入过程不同突然事件发生,困境在改善和后退中反复出现,案主多次遇到来自自身或他人的障碍,令其沮丧、无奈和绝望。社工因无条件的接纳,有时会完全进入到案主的世界,感觉到案主负面情绪而无法剥离,产生怀疑自己工作能力,不能解决案主困境的想法,增加社工本人的压力。
当社工觉察到案主存有心理障碍时,需要立即处理,协助其心理调适。社工在介入过程中亦需要跳出来,随时觉察自己的状态,当发现自己处于状态不稳时,需要自我梳理,找回肯定,必要时主动求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