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姬晶晶
“早上好,闫大伯,今天来这么早啊。”我刚到党群服务中心的台阶下就看到闫大伯站在门口张望着。
“你好,你好,我想麻烦你帮我看一下手机,从昨天晚上开始,接不到电话,也打不出去。”
“别着急,我帮你看看,我们到屋里吧。”我边说边带闫大伯进了办公室。
“手机设置没问题,是电话卡松了。”按了几个按键后我得出结论。
“那怎么办呀?”“我有办法。”
我从U盘链上取下小螺丝刀,熟练的撬开老年机后壳,拿下电池,放在桌子上,轻轻的取出芯片卡,用纸巾细细的擦一遍,吹去手机里藏着的灰尘,芯片归位,电池归位,后壳盖紧,开机,拨打自己电话,在一阵嘟嘟声中,电话打通了。
闫大伯高兴的说:“还是年轻人懂得多,我摆弄了半夜都没弄好,害怕错过孩子的电话,一大早就来找你们了,你们真是帮我了大忙了,谢谢。”
“闫大伯,你太客气了,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居民排忧解难的,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党群服务中心找我们,尽最大的力量帮你们解决问题。”
“好,好,你忙吧,我先回去了。”
“再见闫大伯,明天上午九点,社区大学太极拳课又要上课了,别迟到哦。”
“好的,记住了,明天还来,练太极拳是真好啊,今年我这身体比去年强了不少呢。”
这就是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工作者的我工作的一小部分,解决居民求助问题。
巡视场馆,整理表格,撰写活动策划,写通讯,和同工们商讨举办活动时的细节及注意事项,在网上查找社区大学可以学习的课程,并记录下来,自己研究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给没有学习基础的社区居民。
工作琐碎,但是每一项都得做好做的细,在服务居民时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我是一名新农村回迁型社区的社工,社区里的居民,基本都认识,有以前的街坊邻居,有家族亲戚,属于熟人社区。
居民们淳朴善良,农耕传人的他们,受老一辈的影响,有困难自己解决,不愿麻烦别人。在我们多次走访,举办居民说明会宣传我们的社工身份,以及我们的工作范围。居民们虽然接受并认可我们,但有时候还是不愿麻烦我们,还怕耽误我们工作。
在一次走访时,发现社区老年人居多,而且文化水平较低,就开设了老年小组,通过小组活动,改变了老年人对我们的看法,他们有问题也愿意找我们帮忙了。在他们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我也特别有成就感。
由于社区离黄河较近,居民们虽然搬进了社区,但是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耕种,靠农业生活。
黄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收获的季节,要到月上梢头才回家。为了帮助他们减轻负担,我们四点半课堂,招收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辅导作业,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给叛逆的孩子做心理辅导。
虽然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出身,但是这份工作让我找到了工作的意义,“助人自助”是我们的口号,在以后的工作道路上,我会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用专业的技术去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