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卢泽豪
作者简介:卢泽豪,男,汉族,广东省东莞人,东莞市同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线社会工作者、机构督导,服务岗位为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从事刑事司法社会工作七年,主要服务对象为涉罪青少年,主要服务内容为社会调查及判后跟踪等刑事司法社会工作服务。
摘 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来,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社会工作实践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关 键 字:未成年人犯罪、东莞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法院社会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正值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关键期,能不能密切血肉联系、走好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决定了我们干事创业的成效。作为一名法院社会工作者,从派驻法院开始,驻庭社工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媒介,一直在寻找司法审判工作和人民群众的切合点。
由于是第一批进驻东莞市法院岗位的社会工作者,初到法院时没有前人经验的参考,靠着自己慢慢的摸索,经过约半年的日常工作,驻院社工基本熟悉了法院各项工作的标准流程,驻院社工以社会工作尊重、接纳及不批判等价值观为指导,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法院审判特色的社会工作,包括在庭前对提审的被告提供介入预估,庭中对被告进行情绪安抚、对未成年被告人作社会调查报告、对家属不能到场的未成年被告人作合适成年人服务,庭后进行跟踪回访,对有需要的被告进行个案介入等,时至今日,东莞中院的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已经是遍布社会工作的身影,社会工作成为了东莞中院未成年人审判的一股柔性力量。
一、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打通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举行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由于社会工作服务扎根群众,服务群众的特点,社工在基层党组织如何打通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中起到一个纽带的关键作用,以法院社会工作岗位为例,驻庭社工了解到法院工作人员日常在法院里驻点办案为主,与群众对接方式较为单一,群众对法律和法院的了解的途径有限,法院在群众心中的感觉也是较为神秘,针对这一情况,社工在结合每年的庭审收案情况规划了一年的犯罪预防宣传工作,加强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对接。
以2020年法院社工犯罪预防宣传为例,驻庭社工结合2019年东莞青少年案件的情况,统计出犯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侵财类和暴力类犯罪案件达90%以上,家庭和成长背景有问题的占80%以上,团伙作案占80%以上,侵财和暴力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目的,学校和家庭的法制教育不足是诱因,而犯罪形式主要是团伙作案居多,针对上述统计结果,2020年的犯罪预防宣传策划主要围绕社区青少年朋辈群体、家庭及社区环境等方面进行介入干预。
团伙作案的原因主要是朋辈群体当中社会次文化的形成,社会次文化理论认为,某些人认同团体或小团体的特有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可能与一般社会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不仅有异而且不相容。若一些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一般社会标准,他们会被社会排斥而成为社会适应困难者,他们聚集起来成为有相同利益和命运的小团体,且认同他们共同能接受的价值体系,渐渐形成次级文化,并合理化其偏差行为,共同以反社会行为来应付和解决其遭遇的适应困扰问题。
因此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及学校合作,针对社区青少年群体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教育及社会倡议的工作,通过开展旁听庭审、法律交流会、邀请法官到学校宣讲等等不同形式的大小活动和小组,提高青少年群体的法律意识、怎样抗拒犯罪的引诱行为、加强青少年的正向链接、减少社会次文化的形成,同时倡议社会对已犯罪的未成年人包容与接纳等,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社工了解了群众的法律诉求,也让群众了解法院审判程序、提供法律咨询,拉近了群众和法院的距离,维护法院的公众形象,真正做到打通法院与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社会工作中的“枫桥经验”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其内涵是,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21日重要讲话指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落实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工作指导,借鉴“枫桥经验”,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及社区等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解决人民群众迫切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以协助者、带领者和资源链接者的身份开展服务,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法院社会工作者更应如此,做好每个青少年罪犯个案及家属的个案辅导,重视青少年罪犯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司法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在面对服务群众的犯罪态势应保持高度敏感,随时调整服务策略,要协助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长,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
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基层党组织的深化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广东作为最早进行司法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东莞法院适时引入社工介入未成年人庭审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改革没有捷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社会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法治自觉落实中央改革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以人民为中心,找准社会工作的切入点,调动多方资源开展服务,积极持续推进改革任务落地深化。
落实到司法社会工作,驻院社工积极整合司法资源,创新服务形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始终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围绕服务群众的需求设计服务项目,正是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政策大环境所不完善的地方,这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发挥政策推动者的角色,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出言献策,提出政策修订意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体制改革的渐进变革之路。
最后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希望奋斗在各个岗位的社会工作者都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共勉!
参考文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康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