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新手看待社工流失率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社工新手看待社工流失率 当前高校社工专业老师在讲解社工的相关知识时大多传递正面的信息,忽视负面信息,造成高校学生对社工了解片面的情况,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是部分社工选择辞职。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大批公司倒闭、企业破产,在此影响下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特别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专业不对口,找行政、人力、教育等方面工作变得更见困难,一部分社工专业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降低就业目标选择进入社工机构从事社会工作。郑州金水区部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今年五月中旬招募了大量社工专业本科毕业生。笔者也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和他们会有更有话题,交谈中发现他们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来到社工机构。但是两三个月过去了,不少毕业生同事选择了离职,在询问他们离职的原因后,发现以往学者所阐述的工资低、社会认同低等原因只是占一小部分,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结合社工进入社工行业以后遇到的实际情况与其他社工交流的情况进行了梳理,谈一谈新手社工者流失率高的原因。

 

(1)新手社工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区要求

 

应届社工毕业生大多没有实践经验,虽然学校安排了社工实习,但是大多安排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很少有自己亲自开展活动。比如新手社工进入党群开始工作后,社区工作人员将社工看成是资深的专业社会工作者,给他们很高的期望,分派给社工一些关于社区发展的专业性工作,但是对于新社工来说,去执行岗位指标、完成社区要求都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岗位社工,一个人在社区执行工作,没有其他人的引导,在遇到困难时也不知道想谁求助,在这时新社工很容易感到无力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问,当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造成社工辞职,社工的流失。

 

(2)有考研的想法,社工只是临时工作

 

在社工机构招募的社工应届生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考研失利才找工作,这部分同事将社会工作作为临时工作,当她们考研上岸后会辞职继续深造。刚进入社工机构的毕业生,有一部分是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社工在社区的工作比较繁琐,加班是常见的事情,他们没有充分的时间复习考研,一部分同事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辞职,全身心的投入复习。这也是当前社工流失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工团队内部矛盾冲突给社工很大压力

 

在两个多月的社工实践经历中,笔者发现不少社工机构团体、项目团体内部是存在矛盾、存在冲突的。特别是项目内部的矛盾,当项目内部分工不明确,新手社工也很迷惑。当一起做事、一起工作的团队内部出现问题时,很多事情无法沟通,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而且不能从项目得到支持,这对社工有非常大的影响。由于工作没有做好,社区的目标没有达到,用人方也会有所不满。团队内部矛盾,用人单位评价低,以致社工心情压抑。一些社工会因为受不了这种压力而选择辞职,造成社工的流失。

 

(4)社工职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异

 

在学校,专业老师在讲解社工的相关信息时大多传递正面的信息,比如:政府和社区对社工的支持、社工机构内部平等和谐、居民与社工关系融洽等等。但是在实际工作时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加大了社工的购买力度,但是社工在社区的地位一直很低,一些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工就是志愿者,还有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社工是打杂的,将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看门锁门等杂事都交给社工去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社工有很多美好的幻想,当真正从是社工后发现以理想差距太大,对社工有所失望,也造成了一部分社工的流失。

 

根据社工流失率的原因,笔者认为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相应的调整,也许会降低一部分新手社工的离职率,社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结合社工离职原因列出了部分应对策略。

 

(1)开展社工岗前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

 

针对新社工实践经验不足,无发应对岗位及社区的要求,造成社工流失的情况,社工机构可以通过对新应聘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加以缓解,在员工入职上岗工作之前,社工机构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一周到两周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使参观其它社区社工的工作、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新员工的心理疏导等,告诉新员工在遇到困难时可以想谁请教,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能力,完成岗位和社区的要求,社工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可,不会随意辞职,社工的流失率也会随之降低。

 

(2)社工机构有选择的招募工作人员

 

很多社工应届毕业生是因为考研失利才找工作从事社工的,这样的动机也就决定他们或早或晚会离开社工机构,这对项目及社工机构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社工机构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先了解他们是否考研,对于考研的应聘者,如果有更合适的应聘者人选,考研的应聘者可以往后考虑。对于特别优秀的人员也可以适当的酌情考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社工的稳定,有利于机构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社工的流失率。

 

(3)定期团建,沟通交流

 

当社工机构、项目内部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很容易造成社工的辞职和流失,一定要及时加以处理,解决、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为此社工机构或项目一定要定期汇报工作、交流感受。在工作一周后项目人员之间谈论工作,沟通在工作中的难点,寻求他人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员工集思广益、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员工之间情感的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团建的方式增强团队之间的情感,避免冲突的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工的流失。

 

(4)高校老师应结合社工实际工作全面讲解社工的现状

 

当前高校社工专业老师在讲解社工的相关知识时大多传递正面的信息,忽视负面信息,造成高校学生对社工了解片面的情况,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是部分社工选择辞职。对此高校要全面讲解社工的发展情况,目前在社工从业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模拟演练,如何去应对,让学生对社会工作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过分理想,也不过分悲观,当他们在进入社工行业后不至于与自己想象差距太大。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再进入这个行业则接受度会跟高,不会轻易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而去辞职。

 

参考文献:

[1]梁秋莎.也谈社工行业人才流失[J].中国社会工作,2019(19):47.

[2]田宇. 社会工作者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8.

[3]邱旖旎. 深圳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问题探究[D].郑州大学,2016.

 

作者简介:刘斯雨,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目前是郑州市金水区星光社会工作工作服务中心的一线社工 ,服务于郑州市金水区经八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
本文《社工新手看待社工流失率》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meiriyitie/13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