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共建共享的居民自治阵地_杨珂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社团,共建共享的居民自治阵地_杨珂 共建共享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馨家苑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民服务的首要宗旨,是推动馨家苑社区居民服务的重要的理念思想。在党群服务中心各项居民服务中,最能够体现这一服务宗旨和理念思想的就是“社团”。

文/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 杨珂

 

共建共享一直以来都是作为馨家苑各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居民服务的首要宗旨,是推动馨家苑社区居民服务的重要的理念思想。在党群服务中心各项居民服务中,最能够体现这一服务宗旨和理念思想的就是“社团”。

 

社团作为由居民自发的以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居民活动团体,社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流动性,社团发起人的发起目标纯粹以兴趣为导向,参与团队人员具有广泛性和高度的流动性,社团成立初期时成员稳定性较差,团队向心力弱,不利于管理,很难形成属于本团队的团队文化。这是大多数居民自组织社团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作为馨家苑西大街社团事务社工,根据西大街参与社团针对其自组织社团的发展管理有以下的看法及想法:

 

1.明确团队兴趣类型,精准吸收团队成员

在大多数社团中存在团队活动内容与目标不准确不聚焦,社团确定活动类型过于宽泛。以舞蹈社团为例,在成员吸纳环节因为活动内容的不清晰,造成成员进入团队后出现社团以广场舞为主,学员却希望学习民族舞,无法达到成员期望,或出现与之相反,团队要求过高但因社团内容不明确造成部分成员无法达到社团要求,这都会造成团队成员的流失,这对一个新成立的社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也因此,在开展对新社团的孵化工作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帮助社团发起人明确团队活动类型,设立团队成员的招收标准,这一标准的设立不是有意要阻拦居民的参与,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团队吸纳更多有相同爱好、能力以及精力的人参与,保证初创社团的成员稳定性。

 

2.稳定人员架构,推进团队自治

作为一个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团体,如果社工一味地参与和介入会对团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造成影响,同时,如果社团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稳定的人员架构(包括团队负责人、骨干成员等),团队将处于一个空洞的状态,团队意见和行为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贯彻和落实,在团队管理中易出现分歧和矛盾。

 

因此在社团中要向成员们传达一种思想,那就是我们的团队是有统一领导,有纪律的团队,成员间有各自的交流,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发声者,也就是我们的社团负责人。这使我们的团队在不断调动成员活动性的同时保证了团队目标的统一,做到团队丰富与统一的集合,使团队的自治管理变得有序。

 

3.发展团队文化,提升团队向心力

一个企业得以延续就是因为它有属于自己并得到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在这一统一文化的认同中,成员为之努力并感受温暖。

 

这对于一个居民自发的社团也是一样,成员加入团队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爱好,但共同的爱好并不能作为维持其持续参与的动力。这时,一个社团的文化氛围对成员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就会凸显其重要性。团队和睦的成员关系,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社团的团队文化,让成员在紧张有序的排练后感受到来自团队的温暖,如“雨天路滑,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关心让成员感到团队的关怀。就是这些不经意的举动能够让成员感受到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团队,同时自己对团队的付出能够得到来自团队的“回馈”。这就是一个团队的文化的形成,它将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个团队中相互努力相互温暖。

 

从社团初创的精准人员招募到团队自治管理架构的成型以及社团文化的形成,成员凝聚力的提升。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作为社工师,我们要向社团负责人传递一个思想就是“自治”。社团作为由居民自发的以共同兴趣爱好组成的居民活动团体,这是社区在开展居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的尝试和表现形式。独立的团体,成熟的人员架构和团队文化,让社团在社区的引导下逐步成为社区居民的“自治阵地”,成员相互协作,以共同的兴趣为基础排练并展示团队风采,不断提升社团的专业水平和影响力;同时成员们在团队中相互交流学习,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技能,感受着团队的“温度”。在社团这个“居民自治阵地”中,在成员共建团队良好形象与活动氛围中同时也感受着来自团队的“回馈”——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团队的关怀。正是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居民参与形式,也真正使社团成为了社区居民共建共享的自治阵地。


居民自治情景剧(视频来源网络,请在电脑端看)
本文《社团,共建共享的居民自治阵地_杨珂》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ehuigonzuo/shequshehuigonzuo/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