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组织的使命是什么?”这是一个灵魂的拷问。随着组织发展,这也是作为组织负责人,迟早要面对这个问题。“使命”字面上看起来很浅显,我也曾一度还以为所谓“使命”,就是“如何使用生命”,是关于情怀的东西。
1
何为使命
后来我翻查了“使命”这个词的定义,好像没那么简单,中文最早出处《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指出使的人所领受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而在英文中,“使命”叫作“Mission”,在牛津词典的解释是使团的使命,执行任务的布道者。
由此可知,“使命”最重要的特点是“利他性”。所以,一个组织的使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使命是在自己所信仰的价值观下,定制出来的行动的指南与利他的责任。
德鲁克说,组织是社会的器官。它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的。所以,制定使命时,组织要清楚“我是谁?”“我为何而存在?”等问题。
使命是一个组织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动力不足时的发动机。具体点说,“使命”可以指引我们明确服务对象,制定战略规划,落实具体行动。如果有人说使命仅是情怀,可能是他对使命的认识还不够。
2
找寻组织使命的重要性
“使命”十分重要,但是很多组织对于“使命”的理解与把握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他们把握不清组织的定位?组织为何而存在?所以很多组织的使命,看起来都差不多,往往还把“愿景”和“使命”混淆了。
愿景,是指希望看到的情景,是一个想象的画面。而使命,应该清晰具体的,就像一道有旨意的命令。
比如,我常看到一些组织,这样描述使命:“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看起来,这是我们全人类宏大的愿景,而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服务对象不清,行动方向不明,从而显得虚无缥缈,遥不可及。
使命如何有效地表达?为方便理解,下面我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1.“免费午餐”的使命:帮助中国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
2.“爱的分贝”的使命:让世界听到贫困聋儿的生命乐章。
3.“蓝信封”的使命: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以上使命的表达十分清晰,简短有力,又能打动人。同时,公益组织的使命要尊重人,尊重人性的光辉,并协助它发挥出来。
3
组织使命如何有效地表达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组织使命有效表达的几个要点:
第一,明确描述服务对象。
上述三个组织使命,他们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通过调查,我们都可以知道服务对象大概的数量。
比如“留守儿童”,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显示(2018),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这对制定工作目标与行动策略都有清晰的指引。
第二,立足于准确的需求。
明确了服务对象之后,也要找准需求。比如“免费午餐”,帮助中国儿童免于饥饿,健康成长。儿童的需求有很多,而“免费午餐”聚焦于解决儿童的饥饿问题,还有营养摄入的健康成长问题。
这就区别于一般的食品援助机构了,“免费午餐”为孩子提供的是一顿热气腾腾的有营养价值的午餐,而不是一包方便面。
第三,表明“利他”的精神。
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完成某些事情,这也称之为组织使命。这个使命可以清晰地称述出来,使命的表达应该是“利他性”,也许有人又质疑:你在这谈公益情怀了。其实不是,使命的“利他性”,即使是商业组织亦然。
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不会说是“我要做一个101年的企业”,而是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因为你做101年的企业对于用户来说,没有实际的意义。
阿里巴巴的使命意义在于让中小型企业的生意好做,促进商品有效流通。在使命的指引下,可以制定出来业务策略及营销组合。
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里,提到了两种导向的使命表达定义:
1.产品导向的定义
(1)谷歌:我们提供世界上最好的网上搜索引擎
(2)耐克:我们出售运动鞋和服装
(3)沃尔玛:我们经营折扣店
2.市场导向的定义
(1)谷歌: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2)耐克:为世界上每一位运动员带来激励和创意
(3)沃尔玛:帮助顾客节省每一分钱,实现价格最便宜的承诺
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种导向,看到两者的侧重点,第一种强调“我”字开头,注重说明我们做了什么产品;第二种直接说明如何“利他”,为他人带来什么福利。
看得出第二种,市场导向的定义在“利他性”的表达上更加清晰,也就更能打动用户。所以,后来,谷歌、耐克、沃尔玛公司的使命表达全部转换成了第二种方式。
在公益组织方面,比如“自闭症康复训练互助会”,起初他们是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发起的一个互助组织。他们是自助,也是利他,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出去,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受益。所以,他们的使命是“让更多的自闭症孩子独立成长”。
第四,申明要达致的成果。
“使命”也要以“成果”为导向,注重实效性。比如“蓝信封”的使命: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对“服务对象”而言,这是对他们的一个承诺,让他们可以看到希望;对“捐赠者”而言,可以让捐赠者看到公益行动的意义与实效,收获更多的支持;对“组织自身”而言,可以让组织内部成员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第五,表达要简短有力。
我们发现任何的使命,或者行动纲领,都是简短有力的,这是为了降低传播成本。
在视觉上,不用移动视线,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所以“使命”这句话要很简短,简短到可以印在你的名片上。
在听觉上,不用语气停顿,一句话就可以说完,简短有力,便于记忆,可以口口相传。
第六,定期检视有效性。
使命订立之后,也不是万年不变的,这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组织自身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视,根据实际的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每个生命体都有周期,组织也一样,或是道路曲折而中止;或是功德圆满地转身。
下面,参考以上指引,以【社工客】为例,其的使命表达如下:
助力百万社工成长。
【社工客】的“服务对象”是全国一百多万的社工,由于行业处于起步阶段,社工有成长方面的“需求”,而这个使命的时间期限,初步设定为三年,即是2020年,也切合官方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为145万。当然,届时团队也需要定期检视有效性,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需要,你也可以练习一下,优化一下自己的组织使命表达,我整理出一个关于使命表述的句式分享给大家:
“制定使命”句式:
(动词/具体行动) (服务对象) (解决问题/成果描述)。
最后,总结一下,使命有效表达的几个要点:
1.明确描述服务对象;
2.立足于准确的需求;
3.表明“利他”的精神;
4.申明要达致的成果;
5.表达要简短有力;
6.定期检视有效性。
每个组织都有其天赋与价值,如同一个人一样,生来有价值,有“利他的使命”,很多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寻,从内而求:“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这过程也许在外人看来,是痛苦的,不过自己心里知道,是愉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