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温金水
一、背景
我们都知道老年大学是老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智力开发的基地。目前中国老龄化的步伐加快了,中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面对社会老龄化,党和政府多年来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老年人也要继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现在我们要说的老年大学有点特殊,是在老人家门口的大学。广州市黄埔区率先铺开大配餐和社区日托实现全区覆盖,目前社区日托共有109个,基本每个社区都至少有一个社区日托。老人们只需要步行五到十分钟即可到达本社区的社区日托点,享受配餐和日托服务,在这样的为老基础服务的硬件支持下,由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的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8家社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在红山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结合本街道各个社区的特点,尝试开展了老年人“家门口社区大学”的服务。
红山街共有6个社区,老年人口接近4000人,其中5个为单位型社区,1个为转制型社区。大多数的社区长者都是原国企的退休职工,长者退休后都有一份退休金,整个街道的低保长者户数不足6户,长者整体经济水平不差;街道每个社区都有星光老年之家,老人们也经常到各个社区日托点或者社区内的公园、凉亭等进行文化活动,比如:棋牌、歌唱、广场舞等,亦因此辖区内形成了较多的老年文化团队,基本每个社区都有一支,比如文船老年歌唱队、火电姐妹舞蹈队、远航钢欢乐年华队等;在这种经济基础和社区文化的影响下,红山街辖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比较突出,也有很多长者需要花费30分钟左右的时间搭乘公交车到黄埔区的老年大学学习课堂,充实晚年生活。
二、具体服务实施
由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运营的红山街社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一直注重社区文化的营造和发展,结合原有星光老年之家的服务设施,在各个社区日托增添文化服务设施,并且有针对各个社区不同老年的文化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思路,经过半年的服务探索,我们摸清了各个社区的文化需求的共性和特性,总结出了一个整合社区文化资产和具有社区特色的服务品牌:红山街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老年大学的服务目标是:发展社区文化、实现老有所学、提升长者晚年活动力。通过以下几个服务策略进行推进服务:一是充分整合社区文化资产。通过整合各个社区的文化特长长者、其他居民、文化团队,大学师生、社区医院、专业教育服务机构等的教学资源作为补充,组建成一个充足的教学资源库。加入老年社区大学的教学资源库的教师都拥有专属的聘任证书,社工会将组建的教学资源库的师资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当老年人需要开什么学习班,我们便能迅速委派有该类学习班专长的教师进行教学。二是注重个别化、丰富的老年学习课堂。依托教学资源库,根据各个社区长者们的不同需求,关注他们的共性和个别需求,开展丰富的老年学习课堂,如:舞蹈学习、烘焙学习等以满足长者们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需求。三是服务的灵活性,所有的课程服务提前一个月在整个街道发布通知,只要有同一类型的学习班报名人数满10人以上即可开班,并且可以夸社区报名,免去长者们等待开班的烦恼。四是实现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依托红山街8家社区日日间托老服务中心,在各个日托点开展适合长者的文化服务,长者只需要步行五到十分钟,长者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丰富的课程,实现老有所学。
三、服务成效
经过10个月左右的服务,一共开设个21个课程,其中老年健康养生学习班9个,智能手机学习班3个,太极学习班3个,烘焙学习班2个,手工学习班3个,舞蹈学习班1个,间接、直接服务600多人次。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社区长者们不仅增加了技能,丰富了晚年生活,更加重要的是使他们与时俱进,促进人际互动和增加晚年活力;此外,也孵化了一些自发的社区组织,比如广冶社区的太极队,火电社区的太极队和慢病服务队,他们通过课程学习后,自发自我练习,自我服务,带动更多的长者参与进来,也进一步激活了社区的活力。火电社区85岁的杨叔和社工说,子女给自己买了智能手机,但都不在身边,没人教自己用,自己只会打电话,最疼爱的小孙女也在外省,平时都是打打电话沟通。现在参加了手机学习班,自己学会了使用微信,经常和小孙女微信视频聊天,给家人、朋友发发自己的生活动态,那感觉可好了,感觉自己的生活从未有过这么精彩。
四、“老年社区大学”服务反思
首先是家门口“老年大学”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教学资源库的教师资源不足。受本辖区的资源所限制,目前教学资源库能链接的教师资源缺乏多样性。二是课程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由于聘请的不是非常正式的教师资源,在课程的专长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存在不足。
家门口“老年大学”的服务展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目前,老年大学数量仍难以满足需要,“一座难求”成为普遍现象。红山街“老年社区大学”正是顺应的党和政府在发展老年教育的潮流,通过了这10个月的服务摸索,以其不受区域、场地限制,教学的灵活性等特点,打造出了大受老人喜爱的“社区大学”,未来红山街“老年社区大学”将继续拓展教师资源库,期望通过与黄埔区老年大学、辖区外的教育机构合作,链接更多的专业教师资源,为更多红山街的老人送课到家,最终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荐阅读:
(1)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小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