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走访调研我是这样做的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社区走访调研我是这样做的 来到社区困境老人这个特殊项目是我做社工三年后的决定,三年多的社工职业生涯说长不长,但也到了职业定位的关键期。做社工的三年里我一直徘徊在不同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工作中自己更多的是在频繁地开展社区活动、撰写文书资料、看守场馆、协助社区各项行政事务

文/郑州市金水区恩夕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李军

 

来到社区困境老人这个特殊项目是我做社工三年后的决定,三年多的社工职业生涯说长不长,但也到了职业定位的关键期。做社工的三年里我一直徘徊在不同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工作中自己更多的是在频繁地开展社区活动、撰写文书资料、看守场馆、协助社区各项行政事务里……这样的我已经出现了职业倦怠,消极情绪也日益加剧。而且做社工三年多,“行走”却成了自己的弱项,走访调研更是自己薄弱的地方。基于这些情况,我选择来到市民政局购买的社区困境老人关爱社工服务项目。

 

社工服务,需求为本,这是每个社工的服务的初衷,也是宗旨。那么对于刚到困境老人项目的我,该如何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呢?那就是走访调研。

 

在针对特殊群体的走访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挖掘服务对象呢?我有三个招数:入户、辖区内走访和办公区“偶遇”。

 

入户,就是针对已知的服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走访,从社区处获知社区已掌握的困境老人群体的具体信息,然后进行入户走访,了解老人们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我们所在的社区是新成立的,人口信息掌握的不是很详实,所以从社区处我们就得知5户属于困境老人的信息,所以这个方向能走访的对象很少,那么我们就要从其他两个方面去努力了。辖区走访,就是有目的的在服务辖区进行走访,去发现服务对象,并主动与服务对象取得联系,了解服务对象具体情况,在小区里我们的关注重点就是老人:坐着轮椅的老人那自然就是我们的重点对象、步履蹒跚老人我们也要主动去问询、满头白发的老人我也要冲上前……这样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自然就知道这些老人的详细情况也就清楚他们是否符合困境老人这一范畴了。办公区“偶遇”,就是在社区办公大厅里遇到的符合条件的老人,但是具体怎么个偶遇法呢?这就需要社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观察来社区办理业务的每一个人,如果是老人我们就需要重点关注了,具体听这些老人办理什么业务,如果是了解高龄津贴办理那这必然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如果问残疾证如何办理,那么这也是我们的潜在服务对象……那么社工此时就要“冲”上去,因为和社区工作人员交流的比较多,当社工主动走过去的时候社区人员就会在回复老人后顺带问社工“你有啥想了解的?”,而这时就是社工的主场了。

 

在走访中与服务对象沟通时我们也要有一些注意的事项。

 

尊重、接纳这是社工服务的基本价值观,也是我们在与服务对象接触中秉承的最基本的态度。在困境老人项目里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失能老人、也有可能是吸毒老人,他们的情况都有些特殊,面对服务对象时我们不能用同情或歧视的眼光看他们,正常接待服务对象得态度应该是每位社工本能的服务。有选择的询问是指面对服务对象时社工要有选择的进行问询,比如一位年纪较大的老人自己一个人时,我们在了解其老伴的情况时就要委婉些,而不是直接的询问,这样既可以避免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也可以避免引起服务对象情绪的激动。我们要尝试引导服务对象主动与社工说明,从而避免一些可能引起不适的敏感话题。认真倾听也是社工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老年人群体可能因为年纪较大,逻辑不太清楚,有些话可能短时间内重复很多遍,而这时社工也要耐心倾听,然后合理引导。

 

“留心、细心+行动”这是社工走访过程中的利刃,因此,在社区走访时社工不仅要做行动者,更要做有心人!

本文《社区走访调研我是这样做的》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13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