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银基花园社区雨之露社工 师玉杰
广东省民政厅从2017年开始,先后在粤东、粤西、粤北等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乡镇、街道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试图用社工去连接政府惠民政策和困难人群之间的最后一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一、服务对象的确定
以困境人群,重点是面临困境的老年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城乡低保对象、农村留守儿童、优抚安置对象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提供精神慰藉、资源链接、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推动基层治理发展。
二、服务的实施
1.设立社工服务站,确保服务长效性
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乡镇、街道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服务站多达两百个,社工服务期限长达五年,服务站的数量多、服务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服务的成效,避免了站点更换、社工流失导致的服务中断,成效流逝。
2.以扶危济困为落脚点,将专业服务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助人自助是社工的专业理念,扶危济困本就应该是社工专业服务的落脚点,将社工专业优势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对困难人群在精神上慰藉、进行扶贫先扶志,再通过资源链接解决实际问题,助力能力提升,扩大社会支持网络,让服务对象自己强大起来,拥有信心和能力去改善生活面貌,推动个人和整个家庭的大改观。
3.服务方式专业化
(1)问需于对象
“扫楼”是在社工专业中的探访,通过探访入户,可以精准把握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了解到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将每家每户的情况绘制成一幅社工服务地图,清晰明了地去实施专业的服务。
(2)资源链接
为贫困家庭链接援助物资,先进行“输血”,再链接技能培训,让贫困户自我“造血”进行自助,从他助到自助的过程,可以让贫困燃起生活的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产生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为高龄老人、残疾人打通政策优惠的壁垒,畅通政策享受的途径,将国家的福利政策真正能够造福于有需要的人。为留守妇女提供自我发展的可能,将留守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通过手工、美食制作等小组活动,舒缓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改变生活、社交,扩大社会支持网络。同时,将乐于助人的社会人士、力量等资源利用起来,将社会中的互助精神激发出来,运用到社工的专业服务当中去。
(3)激发社区互助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互助精神,尤其是邻里互助,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原本的熟人社会逐渐变得陌生,而其中的互助精神也随之式微。政府的救助是社会兜底的措施,仅凭政策兜底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形成成长性的助力,而挖掘社会互助精神,尤其是社区邻里互助,能够加强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形成强大的社区凝聚力。
社工站的建设更有利于发挥社工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将政府惠民政策与困难群体连接起来,将民生服务精细化。社工专业发展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