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指引家长如何与0-5岁幼儿相处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社工指引家长如何与0-5岁幼儿相处 作为一位新晋妈妈,我知道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性。总是想什么事都依顺着他。孩子想吃油炸食品,就买来吃;想玩电子产品,就不分时间段的让他玩等。一直的“惯”着他,会让孩子以为:我想到的都会有,我想做什么事也都可以,一直有爸爸妈妈在后面给我我想要

前段在网络上面看到“熊孩子”剐蹭车辆视频,孩子家长不仅不赔礼道歉,还明目张胆的对车主说:他只是个孩子,你一个大人跟孩子计较什么。最近又在抖音APP 上面看到五六个孩子一起把小区停车场里面的车全都“嚯嚯”了,孩子家长首先不承认这是自己孩子会做的事,其次几个家长商量一共赔付几千块钱。理由:车停在停车场的问题。我当时看到这些视频,真是想吐槽这些家长,一直在推卸责任,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做错事的问题。孩子怎么可能不变成他人口中“熊孩子”。网络上面的这些情况看看就过去了,没想到上班的时候让我遇到了这样的“熊孩子”(4岁)。当天在活动中心,跟孩子、孩子家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为了孩子的自身安全,这片公共区域孩子不能在这玩,上面粘贴的文化版会掉。可是这位孩子还是在上面跑,家长不但不制止,嘴里还说:这不就是让玩的吗;跟一个两岁多的小孩子说:吃过零食之后产生的垃圾要扔垃圾桶。家长说:孩子小,听不懂。

 

作为一位新晋妈妈,我知道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性。总是想什么事都依顺着他。孩子想吃油炸食品,就买来吃;想玩电子产品,就不分时间段的让他玩等。一直的“惯”着他,会让孩子以为:我想到的都会有,我想做什么事也都可以,一直有爸爸妈妈在后面给我我想要的。这就到导致孩子以后的种种坏毛病。

 

作为社工,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我认为家长与0-5岁之间的儿童应该这样相处。

 

一、阻止

“某某人在动物园游玩的时候,因不顾提醒牌上面的字,违规进入老虎圈中,最后被老虎撕咬,去世了”“某两个个孩子在上海博物馆将价值45万的收藏品“梦幻城堡”撞坏”“3岁儿童抱着手机玩一天,家长不管不顾,最后造成孩子眼睛失明”。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玩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哪些地方是禁止入内的,哪些东西是不能触摸的,哪些东西对我们是有害的。这时候需要家长的提醒,需要家长的阻止,而不是一贯的依顺着孩子,随便玩,随便闹。

 

二、引导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与孩子的相处中,作为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做一些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孩子吃过的零食包装皮、果皮可以引导让他自己扔到垃圾桶;有弟弟妹妹、有小朋友等相同群体的,可以引导他学会分享,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妈妈的爱,引导他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碰到熟悉的阿姨叔叔,引导孩子学会打招呼;让孩子自己学会要有担当,有礼貌的好习惯。

 

三、夸奖

上次在社区活动的教室,孩子玩过玩具之后想走,家长就在那说:把玩具收拾一下再走,不然门口的阿姨不让出去。孩子就是不动,不走也不收拾。我看到这种情况,对孩子说:这个恐龙小玩具好伤心,没有小主人帮它收拾,xxx小朋友可以帮我收拾一下吗?说过这句话之后,孩子很主动地收拾了玩具。我继续在旁边说:xxx小姑娘好乖,自己会把小恐龙玩具摆放好,加油哦。这时孩子更起劲了,把所有玩具收拾过后笑着跟我说了再见。家长注意在夸奖的时候要具体到孩子所做的事,不要含糊的说:你真棒。

 

孩子刚出生时是一张白纸,白纸上面是需要家长涂涂画画的。5岁之前,父母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一个人,虽然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但是我们也要合理的管理这块“肉”,不要让孩子以后成为别人口中的“熊孩子”。

 
本文《社工指引家长如何与0-5岁幼儿相处》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ertonshehuigonzuo/1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