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自信心提升小组—化茧成蝶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留守儿童自信心提升小组—化茧成蝶 在入驻项目的初期心愿征集环节,部分同学在心愿卡上写到需要增强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有自卑感。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偏差、自卑、人

留守儿童自信心提升小组—化茧成蝶

文/安阳市欣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耿海香

小组背景

在入驻项目的初期心愿征集环节,部分同学在心愿卡上写到需要增强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有自卑感。他们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生涯规划不明等一系列迷失性问题。因此社工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即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思考自身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确认自己的正确位置和发展方向。

 

服务实施过程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招募组员和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拟定出活动目标、内容和形式。基于前期社会工作者咨询探访和班级中招募等招募方式,本次小组共招募到8名组员,组员均为六年级学生,并且均觉得自己缺乏自信心。社会工作者与组员共同商议本次小组活动时间、地点等。

 

(二)小组初期

在小组开展初期,社会工作者与组员彼此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介绍小组建立的目的和意义。为了使小组气氛活跃起来,消除组员之间的陌生感。社会工作者带领组员进行了“大风吹”破冰游戏。

 

破冰游戏之后,社会工作者采取组员共同绘制“契约树”的形式制定小组契约。这种方式以较有趣的方式让成员自己写出规则,使他们能对规则有深刻的印象。随后组员填写评估表,通过评估表数据,社会工作者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组员的自信心情况。

 

(三)小组中期

小组活动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小组的中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鲨鱼岛”游戏,激发小组组员的归属感。在游戏过程中,小组男女组员之间由最初的不愿意抱团和牵手,转变到最后争先恐后抱团去争占安全区。游戏过程中组员们在音乐停止时纷纷互相拥挤,争占安全区,这时社会工作者提醒组员注意安全,谨防摔倒。游戏结束后组员分享环节,有的组员分享到这个游戏可以加强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但是游戏环节有同学为了抢占“安全区”去推搡自己。社会工作者结合组员的分享,总结此次游戏的重点在于合作,当“安全区”越来越小时,组员之间彼此合作,不放弃每一位成员才是我们的目的。

 

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运用用举例示范的方法帮助组员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并鼓励组员写下自己拥有的别人所没有的技能。

 

这一阶段组员对小组产生了比较明确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愿意主动与他人交流与沟通,也愿意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小组后期

在小组后期阶段,社会工作者通过“健康操大表态”引出相应的讨论话题——对自我自信的感觉,组员们分组讨论并派出代表表达自己的感受。赵同学说:“在以前课堂上,上课我都不敢发言,看见别人经常回答老师的的提问,老师还表扬他们积极动脑。我很羡慕他们,但我就是不敢举手,生怕自己说错了。参加这次小组后,慢慢的我也就敢发言了,而且,次数越来越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也就越来越自信。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有自信心,有了自信心,我们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才会有进步,有自信心的感觉真好。”

 

社会工作者通过“人体体温计”了解组员对本次小组的整体感受,觉得自己小组过程中投入度高即站到温度高的区域,投入度地站到温度低的地方。有两位组员站到了温度低的区域,社会工作者询问原因,组员说:“这次小组时间较短,自己才有所提高就将结束,所以才站到温度低的区域。”社会工作者总结大家的感受,并告知大家此次小组只是阶段性结束,以后只要大家有需求都可以来寻找社会工作者帮忙。

 

在这一阶段小组组员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朋辈支持系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组员们还写下了对组员彼此的祝福。最后,本次小组组员在温馨并有内聚力的情景中结束了本次小组。

 

评估与反思

(一)评估

为了对小组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组员对本次小组的满意度,社工采取了问卷和访问的方法。从测量结果来看,组员的自信心情况与第一节有了很大提升,他们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开始尝试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访谈过程中董同学说通过这次小组,自己学会了发现自己的长处。在这里,自己觉得也挺开心的。记得第一次来,自己还挺陌生的,并且只有几个男生,觉得很尴尬很拘谨。接着慢慢放松了警惕。到了第二次,自己差不多可以融入这个“大家庭”。这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自己明白只要你敢踏出第一步,所有事情都会变得更简单。

 

(二)反思

第一,组员在分享时限沉默,不愿分享。组员还对团队存在戒备,不愿过多分享自己的想法;小组主持人缺乏技巧,导致组员对活动兴趣不高。社会工作者从较活跃的组员开始分享,给不愿分享的组员形成压力和动力;在分享前给组员以足够的时间思考,或者发放纸笔让组员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再进行分享;小组带领者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回应和鼓励组员。

 

第二,此次小组没有确定小组组长。在小组过程中,社工发现某些组员表现的积极主动,会提出很多的想法和建议,但是社工没有抓住机会确定小组组长,自己一个人带领小组比较吃力。
 

本文《留守儿童自信心提升小组—化茧成蝶》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ertonshehuigonzuo/1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