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活出我自己... | 妄想症个案服务案例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我想活出我自己... | 妄想症个案服务案例 社工通过家访形式了解到,案主因家庭致贫,单亲家庭,性格自卑,很少与家人,邻居沟通,长期生活属于一个人独处的状态,因考虑案主的实际情况社工介入为案主提供帮助。

 作者 | 李康

    单位 | 三亚绿涯社工服务社

 

 

 

一、背景资料

 

 

(一)个案来源

 

社工通过家访形式了解到,案主因家庭致贫,单亲家庭,性格自卑,很少与家人,邻居沟通,长期生活属于一个人独处的状态,因考虑案主的实际情况社工介入为案主提供帮助。

 

(二)基本资料

 

尾尾(化名)男孩、今年29岁、母亲去世、俩个哥哥未婚、目前一起居住,于2011就读海南某高校大一时,因案主患有妄想症,导致被退学,生活中日常出行不便,在智力行为方面给案主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同时也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活。

 

(三)家庭情况

 

案主是属于服务辖区较远光的贫困建档立卡户家庭,母亲离世,父亲日常忙于务农,俩个哥哥忙于自个的工作,忽略了案主的日常生活,因父亲、俩个哥哥都忙于工作,在生活均无法照料案主。

 

(四)个人情况

 

经案主爸爸反映,案主因上大一时与女朋友分手后,案主出现性格固执,内向,自卑不爱说话,不与人沟通交流,在学校也是经常一个人独处,于2011年学校通知监护人到校接案主回家,学校向监护人反映后才得知案主与患有妄想症,经过这几年的治疗也未见病情好转。

 

 

二、案例分析

 

 

(一)问题界定

 

1.案主属于单亲家庭,家庭成员对案主关心不足,家里支持系统薄弱,可见其家人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邻居认为她是精神病的负面标签也让她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2.性格内向、自卑、不愿接触他人,行为表现是低头不语,经常点头或摇头回复他人的询问,不敢直面他人,有时精神不清。

 

3.案主的社会网络支持薄弱,案主现属于青年成长阶段,因身体原因导致案主行为、生活、自由受到了限制,基本上没什么朋友,有时还受到冷言的攻击。

 

(二)理论分析

 

1.生理:案主成年男孩子,今年29岁,正属于青年成长阶段,因患有妄想症导致案主出现与案主年龄段不符合的特征,给家庭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2.心理:案主母亲去世后,爸爸长期忙于务农,两个哥哥忙于工作,对案主生活上疏于照顾,无法关心案主内心的想法,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和支持,时的案主变得内向自卑,尤其是案主的爸爸是言语不多的性格,日常也忽视了案主的心情,有时案主对自己的爸爸存在这不满的心理。

 

3.社会:案主是生活在一个距离区8公里的小村子周边生活无法有效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同时,同辈群体因案主的性格原因,没有交际,无法得到有效同辈群体的支持,加上农村医疗缺失,生活属于比较单一,社会资源比较少,无法提供更好生活环境。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

 

1.与案主建立稳定的专业个案关系,改变案主的认知,提高案主的自信。

 

2.与案主家人沟通多关心案主的目前的心情,加强案主与爸爸、哥哥的相处时间及交流,使案主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温暖。

 

3.加强与附近邻居沟通,减少居民对案主的歧视,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提升案主与人相处的信心。

 

(二)理论支持

 

1.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欲力的过程,认为妄想是从同性恋期退化并固定在原始自恋期的结果。而本案例中案主从小生活在只有母亲的世界,因为成长过程中缺乏父亲作为异性的标准,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到无意识中,导致出现心理偏差行为。

 

而在拆迁后搬到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都是不认识的人,使得他从对身边人的好感中发展出厌恶,固活在自己所认为的想法中,并衍生出对周围人的不信任,直至有被害的妄想。

 

2.治疗技巧

 

缅怀治疗:是指社工协助案主缅怀过去,找回以往的正面事件和感受,从正面的角度去理解案主和面对不幸的感情,从而肯定自己,适应现在的生活状况,避免陷入绝望。在本案中,社工可以帮助案主回忆愉快、幸福的往事、改善案主当前的情绪状态,使案主在今后的生活回到更加的精神状态。

 

3.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和案主共同探讨制定提高案主自信心,促进案主成长计划。在提高自信心过程中,社工善于发掘案主潜在优势,鼓励案主利用本身具有的优势发挥出来,通过心理辅导和训练,提高其自信心。优势视角正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

 

 

四、服务实施过程

 

 

(一)第一节个案面谈

 

目标:从多方面收集案主的背景资料,以确定服务目标。

 

社工会谈前通过前期的家访,了解到案主的现状,目前其身体状况、情绪状态与心理状态较差,在和案主交谈的过程中案主的内心比较平静,社工对即将开展的个案工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案主及案主爸爸表示乐于接纳,在初次交谈的过程中案主表露出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患有妄想症)案主有时候感觉自己没有用了,此时案主已经因为长时间患病已有几年了、在这种心态下,失去了自我存在的价值,缺少了自己对家庭角色的认知,加上平时朋友比较少,自己产生了孤独寂寞感。

 

最后社工与案主一起签订了个案服务同意书,服务对象很乐意接受社工的帮助,共同约定了个案服务的目标与时间,初次会谈得到了案主的认可与接纳。在社工和案主面谈时,案主表现很紧张、害怕、等一些紧张行为,社工将语言放慢与案主沟通,缓解案主的紧张,便于案主之间的沟通。

 

(二)第二次个案面谈

 

目标:为案主提供情绪宣泄的机会,让案主在生活得到更多情绪得宣泄,从而得到解压。

 

社工与案主会谈的过程中询问了案主近期的身体状况及案主最近遇到了哪些开心的事情,当社工询问到案主最近是否一直在服用药物时,案主表示说一天最少吃三次,最近吃药到自己都想吐,接着社工与案主平时主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压自己的困惑,案主脸面露出笑容说自己想出去工作,可是自己的家人不愿意让案主出去工作。

 

当社工询问到案主最近有没有出去和朋友聊天或走动,案主说出去但是没有人和他聊天,自己也感到无聊、产生无助感。有时候坐着也忘记痛苦与烦恼,最后社工鼓励案主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保持这种欢乐的状态,平时没事可以到村里和邻居聊天,从中忘记自己的烦恼,使案主回归自然生活。

 

(三)第三次个案面谈

 

目标:争取家庭支持,为案主搭建安全的家庭环境或者生活环境,满足案主的周围安全感,案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社工与案主沟通了解案主喜欢的生活方式及对以后生活的规划。与案主爸爸沟通,共同探讨为案主建立安全感的方式,以减轻案主病情的恶化,如与案主聊天、倾听案主的想法和自己的意见,从而促进案主的存在感。

 

案主爸爸提到案主这种病需要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才能缓解病症,案主爸爸说近期会带案主去医院复查,再想办法让案主去就医,进一步思考案主未来的生活方式,初步打算是送到相关的医院以使其获得更专业的治疗和照顾,并会帮助案主整理家居环境,以增加案主的安全感,案主不是自己喜欢阅读书籍与听音乐,社工和案主聊天很愉快,并且一聊起当年的往事,在此社工也给案主鼓励和支持并交待下次会谈时间。

 

(四)第四次个案面谈

 

目标:引导案主与幻觉友好相处,使案主融入周围圈子,搭建良好的生活平台。

 

本节个案的主要内容是:引导案主与好友、邻居相处。社工观察到案主平时会在村里走走,但是不和朋友打招呼,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运用不批判、包容等技巧接纳案主的自身情况。

 

接着社工引导案主邻里之间要学会相互帮助和讲信用,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上大大小小的困难,这就需要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然后社工引导案主使用微信、QQ等方式与好友联系,在村里遇到好友、邻居的同时要礼貌问候。使案主融入周围圈子,增强案主的交友能力,同时也解决案主朋友少等问题。

 

(五)第五次个案面谈

 

目标:提高案主及其家人的病识感,让案主能够及时就医,缓解案主的病情,为案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社工前期了解到案主的病情为期一年检查一次,案主爸爸告诉社工由于当时家庭条件落后、对就医意识不强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案主这几年服用药物也恢复也不理想,自己表示非常自责。

 

社工运用聆听、非批判、接纳的技巧,并对其表示:“我知道您儿子现在的状态您很难受、自责,但是你也已经尽力去做了,但当时的条件十分受限。”社工并提醒案主及其家人就医意识,让案主能够及时就医。案主爸爸表示现在自己会积极带案主去医院进行检查的。

 

社工通过与案主回顾整个个案跟进历程,对于案主每天外出散步、主动与邻居、朋友联系及打招呼等变化及努力给予肯定,同时与其父母进行交谈,鼓励家人们继续保持对于案主的关心及理解,案主家人也表示他们现在非常重视案主身体恢复状况,对于案主的转变也表示很开心。最后,社工通过与案主及其爸爸协商后同意结案。

 

 

五、案主评估

 

 

(一)个案的方法、技巧的运用

 

本案例过程中,社工综合运用了认知疗法、专注倾听以及提供真实信息的技巧,严格依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制定个案服务,鼓励案主敞开自我,对生活上自信,改变案主自我行为的认知。

 

(二)成效

 

在次个案服务过程中,案主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接受社工提供的服务。从行为层面,案主慢慢的改变点头或摇头方式,直接主动与邻居交流;从心理结果层面,案主不再封闭自我,主动接受外在的人和事物,在日常生活中也主动与邻居、朋友能够友好相处,进一步达成成效。

 

(三)目标达成情况

 

在此个案中,因为案主及监护人积极配合,社工提供服务改变案主的行为、提升案主自信,得到很大的改善,案主与邻居能够友好相处,初步的个案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个案过程中不足的是,由于案主家中是居住在偏僻的村落,医疗条件缺失,无法确切为案主提供一个良好社会网络支持。

 

 

六、反思与总结

 

 

1.与案主建立关系。与案主接触初期,她对社工的信任度很低,担心社工是好人,面对社工不敢说太多的话,社工运用同理心、支持和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案主建立良好关系,还以一种开放、真诚的心去对待案主,获得了案主的信任,不断给予案主支持,疏解案主负面情绪,使案主愉快的生活,慢慢案主感受到社工的真诚、耐心、尊重和理解,并且坚持定期探访案主后,她才愿意向社工敞开心扉交谈。

 

2.社工在个案服务过程中,发现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社工没有很好去挖掘社区资源去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只是单独对案主开展服务,是达不到更好的效果的,接着社工要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帮助服务对象,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服务对象,有针对性的为案主提供帮助,解决问题的存在,在开展妄想症个案可以向有经验的同工了解,最后结合案主的自身情况为案主制定良好的服务计划,才能为案主提供更专业的帮助。

本文《我想活出我自己... | 妄想症个案服务案例》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gean/1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