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付珮芳
单位|郑州市金水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资料
(一)个案基本资料
服务对象:R女士
性别:女
年龄:35
文化程度:大专
(二)个案背景资料
1、接案原因:
服务对象多次遭受家庭暴力,多次寻求所在社区进行调解,也多次报警处理,但这并没能制止其丈夫的家暴行为。
2、家庭资料:
服务对象与丈夫是再婚夫妻,夫妻通过试管要了一个女儿,随着女儿慢慢长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丈夫便不再承担母女二人的生活费,并多次对服务对象实施家暴。
2、心理及情绪状况:
服务对象情绪委屈、焦虑、矛盾同时存在。服务对象很想离开丈夫,但同时又担心自己与女儿没了经济来源,以后该如何生活。
3、健康状况:
服务对象身体健康,在被丈夫家暴后,脸上、小腿等部位有轻微的瘀伤,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创伤。
4、行为表现:
服务对象在遭受家暴后,第一时间选择报警,在警察调解后及时向区妇联求助。在求助之前,服务对象已经多次遭受家庭暴力。
5、曾经采取过的行动及成效:
曾经多次报警,并向其所在社区进行求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二、分析预估
(一)问题预估
1、情绪问题:服务对象情绪消极,想要离开丈夫,但是又担心孩子的抚养问题。服务对象面对家暴的问题急需解决,社会工作者要认真倾听,理解服务对象感受,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困难。
2、婚姻问题:服务对象想要离婚,不想在承受丈夫带给她的痛苦,社会工作者需要引导其理性的面对婚姻,协助服务对象正确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
(二)问题分析与理论支持
1、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相信人的理性,认为具有理性的人可以自主地选择行动。人本主义关注人类的理智能力,相信人有能力运用自己的理性控制自己的命运。社会工作者面对家暴妇女要遵守平等、尊重、接纳、保密等专业伦理,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
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抗逆力作为优势视角的理论内核,是当个人面对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建设性、正向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2、增能理论
社会工作者以增强权能的观点来帮助服务对象建立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尊重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她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社会因素进行思考,寻求解决的途径,并且通过具体的行动来改善处境,逐渐走出家暴的阴影。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总体目标:
在人本主义理论、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服务对象最终能理性看待自己的婚姻,逐步走出家暴的影响,能自己做出合理选择及提升应对家暴的能力。
在优势视角理论下,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
具体目标:
1、稳定服务对象情绪,让其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
2、使其正确看待并处理自己的婚姻,清楚离婚程序及离婚后果。
3、引发其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并通过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改善处境。
4、挖掘其优点,帮助其认识优势,提升自信。
(二)服务策略
1、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尊重和接纳服务对象感受,疏导其负面情绪。
2、给予服务对象支持,帮助其解决困难。
3、提供支持,输入希望。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介入重点: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尊重和接纳服务对象感受,疏导其负面情绪。
过程内容:服务对象哭诉丈夫不承担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费,多次对自己实施家暴。社会工作者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需求,理解并接纳服务对象需求,营造轻松的氛围,与其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社会工作者通过询问了解到服务对象想离婚,并利用优势视角理论鼓励服务对象寻求家人支持,加强其支持系统。在与家人进行协商后,服务对象依然决定离婚。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最终的决定,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建议。
第二本阶段介入重点:运用优势视角理论,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婚姻问题,引导服务对象正确看待自己的婚姻问题,清楚了解离婚程序及离婚后果,鼓励其自强自立,增强其自信心。
过程内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婚姻问题,帮助其理性看待婚姻问题,社会工作者引导并鼓励服务对象能够找一份工作,自己经济独立才能抚养女儿。服务对象向社工表示自己会回老家姐姐的店里打工,在此期间也会向丈夫起诉离婚。
第三阶段介入重点:了解服务对象近况,关心服务对象,社工给予鼓励和支持。
过程内容:社会工作者一直与服务对象保持联系,社会工作者多次通过电话及微信向服务对象了解情况。服务对象带着女儿回了老家,在其姐姐的店里打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四阶段介入重点(结案):项目律师提供离婚起诉的法律知识,社工提供情感支持。
过程内容:社工通过电话向服务对象了解到,服务对象表示会起诉离婚。社会工作者尊重服务对象自决,理解并尊重服务对象的选择,社会工作者告知服务对象起诉离婚的程序及所需材料,鼓励其勇敢去面对问题。
结案后回访:社会工作者进行结案后回访,了解到服务对象与丈夫离婚了,女儿的抚养权也归服务对象,另丈夫每月支付1000元的抚养费,每月能看望女儿两次。社会工作者鼓励、支持服务对象,肯定服务对象的能力,让其相信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和孩子,对生活充满希望,使其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五、总结评估
个案充分融入了社会工作理念,在面对受家暴的妇女时,社会工作者一定要接纳理解服务对象,认真倾听服务对象需求。
在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后,社会工作者予以鼓励和支持,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服务对象顺利与其丈夫离婚,也重新找回自信,对生活充满希望。
六、专业反思
受虐妇女综合征:长期遭受婚姻暴力的妇女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称之为“受虐妇女综合征”其特征如下:
(1)低自尊:认为自己应该对施暴者的行为负责,有严重的罪恶感和心理压力,并带有身心疾病,相信除了自己外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2)暴力循环:婚姻暴力是有规律的,呈现周期性循环发生的特征,分为愤怒情绪积蓄期、爆发期、道歉、宁静、爱、喘息期等不同阶段,有时也被人们称作“螺旋状”暴力。每次暴力不仅有周期,而且深度也相同。
(3)暴力正常化:长期和反复经受暴力的妇女,不是不愿反抗暴力,而是逐渐将暴力行为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将其正常化。她们将暴力控制了身心,否定自己的能力,不相信自己能够摆脱暴力等。
很多受家暴的妇女,她们大多数是不愿意与人倾诉自己遭遇,因此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尤为重要,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接纳服务对象,多鼓励支持服务对象。
在此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充分理解并接纳服务对象,在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后,鼓励并给予支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与关心,让服务对象产生信任感,服务才得以顺利开展。
制图: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