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方式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价值和意义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会诊”方式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价值和意义 医院在对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难病症,通常会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或其他医院的相关专家,与该病人的主治医生一起,对该病人的症状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症下药,以期取得更为有效和理想的效果,这就是“

医院在对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难病症,通常会邀请相关科室的医生或其他医院的相关专家,与该病人的主治医生一起,对该病人的症状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症下药,以期取得更为有效和理想的效果,这就是“会诊”。在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中,无论是个体还是家庭或社区,有些对象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因此,采取“会诊”的方式,应更为适合。

 

其一,采取“会诊”方式,有利于对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困境、问题及产生原因作出更为精准的判断。有效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是建立在对于服务对象实际和真正需求的精准识别上的。比如,对有些个体来说,其问题可能涉及心理、家庭、法律等多方面;又比如,就某些社区而言,其问题可能涉及物业、城管、环保、规划等多方面。因此,如果能够邀请涉及领域的人员或专家共同参与,有利于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准确的综合性判断,并进而制定出更加精准、全面的综合性服务方案,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单靠专业社会工作者自身,在面对复杂服务对象时,单靠自身,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其二,采取“会诊”方式,有利于综合服务手段的运用。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链接和运用多方面资源,以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解决服务对象所面临的具体困境和问题,达成服务目标。参与“会诊”的专家,不仅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制定服务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在专业社会工作者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同样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可以依赖、链接和运用的宝贵资源。专业的事,还是应当由专业的人来做。“会诊”专家的参与和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领域和专业方面问题的解决。同时,由于这些专家在前期“会诊”时即已介入,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比较了解和熟悉,因此,能更快也更顺利地参与实际服务,开展“治疗”、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如果邀请来的专家对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十分陌生,根本就不了解、不熟悉,完全从头开始,则不仅会耽延和拉长整个服务时间,导致在规定的周期内无法完成任务,而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赶工期”,则又可能会导致匆忙潦草和敷衍应付,造成“治疗”大幅缩水,严重影响服务质量。

 

其三,我们经常说,专业社会工作者要学会链接资源,实际上,链接资源只是一方面,链接到资源之后,在服务的过程中,如何统筹、协调、运用这些资源,也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对于专业社会工作者来说,资源是“相对静止”和“单体化”的,如何让资源“动起来”、“联起来”,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主导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有机整体,在服务过程中形成合力,为服务对象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和更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立体化与综合化服务,才是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巨大考验和挑战,因为这不仅涉及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技巧,更是对专业社会工作者思维和意识的检审。在笔者看来,“会诊”不仅是专业社会工作在面对复杂服务对象时,应采取的必要方式、也是最好的机制;同时也是专业社会工作者链接并于实际服务过程中统筹、协调、运用资源,令资源能够真正“动起来”、“联起来”的最佳路径和最优渠道。

本文《“会诊”方式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中的价值和意义》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laoniashehuigonzuo/1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