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胡楠楠 单位 | 重 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笔者所在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有近900名老人,其中失能老人占比达到70%左右。进入社工行业三年以来,笔者一直在该机构从事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对失能老人互动游戏的设计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胡楠楠

    单位 | 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笔者所在的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共有近900名老人,其中失能老人占比达到70%左右。进入社工行业三年以来,笔者一直在该机构从事失能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对失能老人互动游戏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见解与思考,特在此向各位同工分享。

 

本文所探讨的互动游戏,主要是为养老机构内休养的失能老人提供的,具有较强互动性,能促进其身心正向发展的游戏。笔者分享的要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失能老人有哪些独特的身心特点,及其对失能老人参与互动游戏情况的影响;

 

二是为切合失能老人身心特点并促进其正向发展,社工在设计和实施互动游戏时,应尽量避免陷入的误区,即要避开的“坑”。

 

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

 

 

一、了解身心特点,合理预判可能的游戏体验

 

 

首先,从生理情况看,失能老人的行动能力、感知觉能力普遍较差,在参与互动游戏中,有四个较明显的表现:

 

一是站立时间短或无法站立,大多依靠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站立或行走,甚至需要他人推送,往返活动现场。

 

二是四肢灵活度普遍较低,手、脚、胳膊、腿的活动频率低、弯曲或伸展幅度小,甚至有的失能老人存在有一肢或多肢不能动弹的情况。

 

三是普遍有视力或听力障碍,常会因为听不清或看不清楚而提前离开现场;四是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不能快速理解游戏规则并做出预期反应。

 

其次,从心理状况看,失能老人时常会处于低落状态,对自我才智、能力估计过低,对周围环境困难估计过高。在互动游戏中,主要表现为对熟悉或已经掌握的游戏,参与度较高;但对于自认为陌生或复杂的游戏,出现无助或抗拒情绪,具体表现为沉默、抱怨、离开座位或提前离场。

 

同时,失能老人由于生活无法自理,依赖于他人照料,易产生很强的无价值感,在游戏过程中对别人看自己的眼神、对自己的评价等较敏感;大多希望在融洽的游戏氛围中,得到他人的认同或鼓励。

 

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

 

 

二、避开三个“坑”,尽力创造良好的游戏体验

 

 

第一个“坑”:不安全的“坑”

 

这里所说的不安全,是指游戏现场环境的不安全、游戏设计的不安全和游戏参与者的不安全。

 

环境的不安全包括:椅子没有靠背、地面湿滑不平、空气不流通等。鉴于游戏参与者是失能老人,特别要考虑活动空间内老人之间的间距。太远了,彼此互动不方便;太近了,容易挤碰。社工应提前演练,找准合适的距离。

 

游戏设计不安全主要是指:不懂得兼顾失能老人运动能力、肢体协调能力退化的生理条件,设计一些需要失能老人进行大量体位变换的游戏,这是不可取的。社工应设计一些能让他们坐着玩的游戏。

 

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

 

参与者的不安全是指:部分失能老人可能会因参与互动游戏,而对自身和他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选择不易造成安全风险的参与者也十分重要,笔者概括了三个具体的筛选标准:身体不适的、有攻击行为的、近期存在情绪或心理问题的。

 

第二个“坑”:不简单的“坑”

 

这里说的不简单,是指游戏规则不简单。也许你会有委屈,明明自己选用的游戏很简单啊,为什么老人们还是不会玩?一定要注意,简单和难不是社工说了算,一定要以失能老人的评判为标准。如何评估游戏是否适合失能老人呢?可以先通过讲解示范,试玩一下,再讲解,再试玩。如此两轮下来,如果80%的失能老人不能参与进来,就证明游戏设计得复杂了,需要调整——或是修改规则,或是减少环节。

 

有时,会出现很有趣的现象,在玩互动游戏过程中,失能老人玩“错”了,但他们错的都非常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游戏可以将“错”就“错”,继续开展下去。因为,在为失能老人设计和实施互动游戏中,迎合其身心特点,达到积极互动目的是最重要的,至于玩得对错与否,一点都不重要,他们高兴就好!

 

此外,前面提到过失能老人对熟悉或已经掌握的游戏,参与度较高。那么在其熟悉的游戏中,进行略微改动或增加一点新的元素,这样既能让游戏不复杂,又有新的变化。

 

第三个“坑”:不用“道具”的“坑”

 

这里的“道具”,是指在互动游戏中,促使参与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媒介,包括实物和非实物两种。

 

实物道具是能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音箱、话筒、小鼓、仿真花、气球……甚至是一个塑料瓶、一张纸,都可以成为失能老人间互动的好道具。无论是共同拍打,互相传递,还是单独使用,都能营造一种热闹的氛围,让失能老人感受到整体感和团体性。特别要说明的是,音箱和话筒是失能老人参与互动游戏的标配,功率大的音箱和话筒,既能营造现场氛围,又能满足失能老人展现自我、寻求认可的需求。

 

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

 

非实物道具主要是指声音、光线、气味这些摸不着的东西。非实物道具该如何使用呢?在考虑光线和气味时,可以提前考虑参与人数的多少,并检查现场的清洁卫生。宽敞洁净、亮度适中的空间,是失能老人普遍喜欢的。

 

至于声音这个“道具”,对互动游戏的氛围和效果尤为关键。游戏环节中,应多设计能发出声音的环节:如拍打身体、跺脚、鼓掌、喊口号、唱歌、敲击实物、播放音频或歌曲。丰富多变的声音能反复刺激失能老人的感知觉,为其带来愉悦的感官体验,增进彼此的互动和联系,促成其身心正向发展。

 

 

结语

 

 

为失能老人设计互动游戏,从前期的规则设计、道具准备,现场的组织实施,到后期的反思调整,都需要我们结合失能老人的身心特点,充分评估其当下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运用各种实物、非实物“道具”开展互动游戏。在开展过程中,需尽量避开“不安全”、“不简单”、“不用道具”这三个坑。愿我们开展的互动游戏都精彩,愿参与的失能老人们都喜欢!

 
本文《失能老人互动游戏设计的2个要点》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laoniashehuigonzuo/1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