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父母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会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及和孩子有阶级的划分。其实,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处于平等的。如果父母总是以家长身份或高姿态自居,即使你的做法是正确的,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会产生心理上的“逆反”。

文/西大街党群服务中心 史春雨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新闻:2020年9月17日,武汉江夏一中的一个男生由于玩扑克,被老师请来家长。男生的妈妈到学校见到儿子之后,伸手就给了他一个耳光,男生最初还抬手挡,后来母亲说了几句话之后,男生站直了,放下手,结结实实让妈妈的耳光打在脸上。然后这位母亲还不解气,继续掐脖子、戳额头,嘴里不停指责......终于,母亲离开,但仅仅两分钟后,男生突然爬上窗台,从5楼跳了下去。

 

无法猜测男孩儿当时是怎么样的想法,也无法想象这位母亲事后会有多么的自责。网友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有表示男孩儿内心太脆弱、太玻璃心,有的表示这位母亲在教育方式上有问题...

 

从一名社工角度来看,14岁的孩子正处青春期,最主要特点就是多变、反叛,易冲动等,在心理方面会表现出稳定与动荡的结合、渐变和突变的统一,这时父母的管教方式必须要讲究方法。

 

一、拒绝居高临下高姿态教育孩子

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时,总会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及和孩子有阶级的划分。其实,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处于平等的。如果父母总是以家长身份或高姿态自居,即使你的做法是正确的,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会产生心理上的“逆反”。在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应尽可能地放低姿态,以相对平和的态度去沟通、去疏导,养成跟孩子商量、提建议的习惯,而不是下命令。

 

二、利用犯错的机会,巧妙促进孩子成长

如果对待孩子犯的每一个错误,都只是训斥、批评,或者教育,甚至打骂的话,既缺失了公平,也错失了“教育良机”。

 

是让孩子为犯错而羞愧?还是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教育题!孩子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当父母把犯错当做一个让孩子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孩子为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让孩子觉得犯错误并不是一件坏事,这样他才更有改错的勇气和决心!

 

三、 父母自我成长,成为有效“辅导者”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会经历很多自我觉察的时刻,这时,会真正明白自我的成长对教育孩子是有很大帮助的。身为父母,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除了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外,更重要的在实现自我成长时,更好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孩子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比黄金更为珍贵,但是比玻璃还脆弱。”孩子之所以为孩子,是因为他是一个未成熟者,需要成人特别的保护和细心、耐心地培育。

 

也许孩子只是一朵还没开放的花朵,但慢慢地以适当的方式精心呵护,一样可以开出漂亮的花。

 
本文《父母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shiwu/qingshaonianshehuigonzuo/1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