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顺德区启创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 何晓欣 鲁颖宇
一、服务背景
为严防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输入校园,广大学生经历着史上最长的寒假,同学们开启了“宅家战疫+线上学习”模式。在此背景之下,驻校社工虽然无法为同学们提供面对面直接服务。但,隔离不隔爱,为更好地陪伴服务对象适应线上学习模式,驻校社工及时调整驻校服务为线上服务模式。面对小学生群体的驻校服务主要关注同学们宅家战疫防疫知识、线上学习适应程度及情绪变化、亲子间因宅家战疫长相处情况等,以更好地协助同学们及其家庭系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停课不停学”,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顺利度过疫情。
二、服务理论
正向青年发展理论(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是透过输入正向因子,正向价值观念、健康友善环境、平等发展机会,以培育青少年拥有6C能力(有自信、有良好品格、有能力、能关怀他人、能联结社会、能贡献社会)的正向青年为目标。
抗逆力理论包含归属感(I have),乐观感(I am)以及能力感(I can)三个部分。其中,能力感(I can)包括人际技巧、解决问题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定等。人际技巧是指适应不同文化的灵活性、同理心、幽默感及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指懂得运用资源及寻求帮助的能力;情绪管理是指能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正面表达出来;目标订定是指了解自己的目标,并具备订定计划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其中能力感中,情绪管理能力是要察觉自己的情绪并正面表达出来。
在这两个理论指导下,结合战疫宅家线上学习的大环境,当前的驻校服务主要关注学生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和抗逆能力。驻校社工期望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开启线上服务的形式,透过输入正向因子,即透过知识的传达以输入正向价值观念,用情感的关怀和支持以营造温馨舒适的倾诉环境,鼓励学生及其家长多于所在环境、所属家庭系统的产生积极互动,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拥有能应对“因疫情之下产生逆境 ”的信心,更好地适应对宅家战疫生活和线上学习模式,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顺利度过疫情。
三、服务内容及成效
经过1-4月的摸索与践行,驻校社工主要提供了以下的线上服务,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服务成效:
(1)云陪伴-线上咨询服务
因为疫情打乱大家的生活作息、学习安排等等。为了缓解这次疫情给同学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协助同学们正向积极的心态面对线上学习,驻校社工设立了线上咨询热线为学校有需要的学生及家长提供防疫援助云陪伴服务。针对小学生群体,学校社工主要是透过家长关心其近况。
期间,驻校社工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语音等方式线上主动关心小学生及其家庭系统主要出现的情况。其中有家长表达孩子因长时间不能外出或不适应线上学习而出现烦躁、焦虑情绪。也有家庭因上班原因缺乏能够陪同协助多动症的孩子操作电子产品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学习的成年人,对线上学习的效果不能把控。此外,家长还表达苦恼孩子学习自觉性不够高,担心跟不上学习进度。每天需要兼顾工作的同时额外花费时间监督学习,家长也身心疲倦。
在线上咨询服务中,驻校社工主要透过同理心、聆听等支持性技巧让服务对象表达内心看法,了解家长或同学对于线上学习的适应情况及需求情况。驻校社工同理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关心,鼓励家长或同学适当表达情绪并进行自我对话,这样有助于调整心态,努力适应在疫情的大环境。在电话中驻校社工也积极搭建家长与校方的沟通桥梁,表达学校正尽全力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正常进行线上学习,鼓励家长多与班任联系共同解决孩子未能适应线上学习的困境。同时,驻校社工引导家长分析孩子在家学习与在学校学习两者的差异之处,例如两种形式的学习家长发挥陪同角色的差异。有家长表示,现在在家学习环境相比无课室正规,但为了确保完成,家长“不得不陪读”,这样反而多了亲子沟通时间,每天能够有2小时的亲子学习时间,这样似乎更能知道学习进度和成果。电话访谈结束前,家长感谢驻校社工的聆听与云陪伴,让自己优势视觉看待线上学习,对孩子学习的焦虑有所下降,意识到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需要调整,并且合理降低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这样才有助于自己和孩子适应线上学习,共同战疫,度过非常时候。
社工正电话联系学生家长进行线上回访,关心学生宅家学习情况
(2)研发线上课程
伴随宅家线上学习模式的开启,对于不同年龄的同学们及其家庭而言都是一种挑战。面对年龄较小及自我约束力低的小学生群体,缺乏课堂上老师面对面的教导,怎样才能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怎样才能认真投入地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同一屋檐下,亲子之间相处的时间多了。处理得一不小心,亲子关系也就跟着紧张起来了。为回应同学们在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的需求,驻校社工保持与校心理老师的沟通联系,共同设计“宅家战役我能行”心理健康课。系列线上课程主题包括:“时间管理我能行”·时间管理、“疫”起亲近你·亲子相处、“我是专注小达人”·学习专注力等。
同学们透过认真观看课程,从中有了不同的收获,例如有同学反馈,“今天的线上微课挺有用的,时间尺帮我区别了自己各种活动占据的时间”。
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心理课,了解时间管理小妙招
(3)每周线上资讯
为让亲子更好回顾了心理健康课程内容,驻校社工善用学校公众号平台,融合课程内容每周定期推出“雅趣课堂周一见·社工与你共成长”的在家战疫资讯。结合高低年级的不同分享不同方面的资讯,内容含:时间管理、亲子相处、学习专注力等系列信息,透过文字能协助同学们和家长们温故而知新,同学们学习到了加强自我管理的相关资讯,而家长从“家长共读”环节了解到如何协助孩子适应在家线上学习新模式的技巧,共同以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战疫在家的生活。
雅趣课堂周一见部分内容:时间管理及家长共读
四、服务反思
经过上阶段线上服务的摸索与践行,驻校社工积极思考,努力铺排线上服务的同时也注重服务反思,当中梳理了线上服务存在一定困境。
困难1.与服务对象接触的机会和渠道减少。
由于疫情原因,同学们开始“在家学习”线上模式。有别于以往正常上学的时候,驻校社工无法利用课余的时间面对面为同学们开展符合其需求的服务。线上学习,虽然同学们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但是社工了解到除了学校安排的课程以外,部分学生还会可能要在家里参加额外的兴趣班、补习班。社工较难如往常用利用第八节课余时间开展服务。与此同时,线上活动时间与线上学习时间冲突。不少同学及其家长反映会与网课时间重叠,未能参与或全程参与线上活动。再者,相比中学生,小学生能自主使用手机/iPad的不多。大部分小学生在家长的约束之下有限度地使用电子产品,驻校社工不容易直接与之取得联系开展直接服务。
困难2.线上学习不同程度地增加老师、家长的负担。
老师长时间对着屏幕进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一些列工作,对于教学以外的线上活动会比较疲惫和辛苦。家长除了工作、照料家庭以外,还需要经常监督学生的学习,比较忙碌,对于线上活动可能会感到疲惫和辛苦。
困难3.缺乏直接交流的机会,难以收集活动成效
由于疫情期间,驻校社工主要通过线上开展服务,不能现场观察学生参与情况,无法直接收集参与感受/收获/建议、直接派发并回收问卷,难以较系统评服务对象参与活动前后的变化。
面对以上的困难,驻校社工及所属团队积极思考,融合校方期望及服务对象的需求、特征,积极寻求应对解决方式:
应对1.校社联动很重要,助力学生做到“宅家战疫+学习思益”均不误。
线上学习开启至今,驻校社工很努力地与校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心理老师等保持线上沟通,平衡各方期望,调整服务以促使服务对象更好适应线上学习。驻校社工要与校方积极沟通服务内容的调整,了解服务群体需求,磨合新的合作模式。例如,寻找合适的机会,融入原本线上学习的安排开展线上微班会课、如何持续有效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服务以回应服务群体需求。而与心理老师合作方面,共同商议每一节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寻找合适的备课素材并设计课程PPT。
应对2.有效运用学校的公众号,开展家长系统的工作。
社工通过电话、微信关心和跟进个案咨询时,了解到部分家长对于孩子在家的线上学习存在情绪、亲子相处等困扰。社工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校,主动提出运用学校公众号发布“在家战疫资讯”的想法告知学校,获得学校的支持。通过公众号资讯,结合心理课的内容,不仅让学生能够回顾心理课所学知识,还专门设置“家长共读”部分,让家长可以结合自身自由支配的时间里透过阅读文字、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掌握如何与孩子一起适应新学习模式、调节负面情绪、亲子沟通等技巧。
应对3.灵活采取不同方式评估服务成效。
(1)心理健康课,驻校社工预先和心理老师做好沟通,在每一节线上心理健康课布置家庭小作业,了解同学们通过课堂掌握重点知识的情况和收获。课程后及时与心理老师反馈,获取学生的课堂反馈和家庭小作业完成情况。当中收集到部分学生家长的反馈,例如“疫起亲近你”课堂,家长与学生通过“我是很棒的”亲子互动交流活动,“使彼此更好的了解对方的优点并感谢彼此做出的努力,让我们亲子之间更有爱”。
亲子参与“我是很棒的”热身游戏
(2)“雅趣课堂周一见”资讯,驻校社工结合资讯的重点要点内容制作成问卷星题目,把问卷星二维码附在资讯文末。通过“有奖问答”的形式,吸引浏览者填写。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线上收集服务成效的把控程度不如线下活动容易。公众号资讯推送的浏览量是可观,阅读数量均在183人以上,但问卷星填写情况不在社工的可控范围,较难确保每一个浏览者都填写。
五、服务展望
近日广东省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学时间确定了全省各级各类学生自4月27日起分期、分批、错峰返校。而小学生的复学日期初步在5月11日后。为保障疫情期间及复学初阶段驻校服务能顺利开展,更好地为回应校德育计划和亲子需求,驻校社工可从以下的方面进行工作铺排:
(一)疫情仍持续阶段
1.线上咨询持续开展。驻校社工保持联系学校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委老师,为有需要的学生,特别是湖北籍或外省学生的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关注和关心学生在家学习的情况,做好超前预防工作。
2.持续设计心理课程。结合上阶段线上服务的探索,驻校社工与校心理老师的共同研发心理课程的合作模式能教好地回应同学们及其家庭的需求。融合佛山教育公众号推出的“线上开课”的资讯,驻校社工可继续与心理老师以线上微班会课形式,在生命安全教育、复学前情绪调适、新的学习模式的调节和规划等方面给以服务对象支援。
3.开展线上汇报工作。疫情期间,驻校社工虽无法面对面每月向校方汇报工作。为让学校知晓社工线上服务之情况,驻校社工应主动运用微信/邮件的方式保持与校长/德育主任等老师的沟通,以电子版形式向校方汇报工作情况,让老师们给以适当建议以促进学校社工在疫情之下为师生们提供更合宜的驻校服务。
4.善用校方公众号。线上活动开展前后及时整理相关推文,善用校方公众号、班级群组等多种形式宣传,进行上阶段活动回顾/复学前的活动预告,期望学校的师生、家长能了解驻校服务的线上互动,以吸引更多服务对象参与线上服务,或有需要时能及时联系社工获得必要合作/支援。
(二)正常复学初阶段
1.加强宣传。开展防疫知识竞答、BBS、宣传墙报等活动,鼓励同学们继续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保持个人的日常卫生习惯,坚守战疫胜利的成果。同时,配以复学作息调整小技巧、学习计划制定支支超等互动,陪同小学生尽快适应复学初阶的校园生活。
2.个别化服务。持续跟进个案咨询,回应同学们的个别化需求,及因应同学们的共性需求开展相关的同质性小组活动。
3.开展预防校园欺凌课程。一所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学生是来自湖北籍或外省的。疫情之下,大家担心个人健康问题或在大环境的影响难免对某部分学生及其家庭产生“敏感的距离”或言语上的欺凌情况。因此,复学之初若能及时开展相关的预防校园欺凌课程,让同学们掌握预防校园欺凌的正向知识(特别在战疫之下如何避免出现语言欺凌等校园欺凌事件)及知道“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非某户籍的群体”,期望做到“零欺战疫两不误”,有助于营造良好友爱互助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