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帮扶,情暖人心-禁毒社工案例

 社会工作文章摘要:社区帮扶,情暖人心-禁毒社工案例 在禁毒社会工作路上,社工曾因社会资源匮乏而产生工作困惑,是资源匮乏还是社工未能很好地调动起来?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如何调动社会资源至关重要。在工作中,社工需要厘清并调动案主身边的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而并非着重社会资源匮乏的问题。

文/广州市心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李桂清

 

一、案例背景

 

(一)服务对象基本资料

案主阿华,46岁,男性,学历高中,无业,为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户籍人口,曾强制戒毒七次,2017年因复吸被公安机关责令社区戒毒三年。二十多年的吸毒史导致案主对毒品具有极强的心理依赖作用,加之案主的社会网络支持薄弱、家庭支持少更催化案主复吸反复出现。

 

(二)服务对象背景资料  

案主与父母、妻子(化名“阿梦”,湖南籍人士,与案主同系吸毒人员)一起居住,家庭条件一般。两夫妻曾为回避广州的毒友圈结伴同回妻子家乡的湖南“宁静致远”的农场工作。案主后来因一次返回广州验尿再次偶遇毒友,因自控能力低受到怂恿开始复吸。案主因多年吸毒,与父母、邻居的关系僵化。案主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遇到无业、无生活来源、无钱治疗疾病等特殊困难和问题。为此,禁毒专职及禁毒社工共同介入,齐心协力为阿华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

 

(一)需求与目标

根据案主的表征和主诉问题,禁毒社工分析评估案主的主要需求有:

 

1.链接医疗救助资源,帮助案主戒断生理毒瘾

案主有20多年毒瘾,加之近期复吸,案主时常出现较强的点瘾症状。且案主回归社区后,因吸毒身份就业受阻,无业、无生活来源、无钱治疗疾病等特殊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案主戒断生理毒瘾。禁毒专职及社工共同整合社会医疗救助资源,链接广州市白云心理医院封闭式戒毒治疗床位资源,促使案主成功戒断生理毒瘾。

 

2.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强化戒毒动机

长期吸毒,案主回归社会后孑然一身,社会网络薄弱,家庭支持少,没有什么可运用的社会资源,自身轻度中风,同时父母高龄多病,家庭经济生活困难。种种残酷的现实问题都给服务对象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社工几番与案主沟通面谈,深深感受案主对目前生活的无奈及无助感。通过社工给予其心理干预,给予其情绪疏导,避免案主为缓解压力而复吸。

 

3.整合就业安置资源,激发就业动机

 案主为避免与毒友接触,与妻子到湖南做农场工作。因父母、妻子疾病缠身,案主不得不回到户籍地。同时案主对自身的戒毒“心瘾”的把控上显得不是特别有信心,禁毒社工鼓励阿华通过三水康复苑的就业过渡安置资源来重建社交网络,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用有效的行动来抵抗“心瘾”的干扰。

 

4.鼓励弥补家庭空位,修复家庭关系

案主长达20多年的吸毒行为导致与父母的关系较为疏离。除此之外,案主与同是“瘾君子”的妻子结婚更是导致案主与父母关系僵化关键点。社工通过大量外围访谈及资料收集了解到,案主的父母仍是十分希望案主能够继续维持戒毒操守,更不愿意更僵化的家庭关系发生。因此社工鼓励案主要保持戒断成效,在待业期间主动承担部分家庭责任,重新定位家庭角色,尝试作出一些努力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二)介入理论分析

 

1.家庭治疗理论

社工运用家庭治疗理论,家庭治疗理论的焦点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问题。家庭治疗认为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员与其他成员有关,家庭中任何成员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成员的改变。家庭治疗者给药物滥用医疗家庭提供一个中性的支持性的治疗环境,家庭治疗的目的是利用家庭的力量与资源来帮助案主找到远离毒品的生活方法。

 

在介入辅导过程,社工通过协助处理案主与家人的关系,促进案主与父母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以提升案主的父母对案主戒毒信念信心。

 

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互惠的,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影响人的发展。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禁毒专职与社工尝试寻找案主系统内的可运用资源,并将之余案主进行连接,促进两者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此形成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服务实施过程

 

(一)多方联手助力案主成功戒除生理毒瘾

禁毒专职及社工在跟进辅导过程中,了解到案主的父母皆已过80岁,案主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父母的接济。且案主的父母皆有高血压、风湿病等慢性疾病,平日到医院诊治,需要支出一大笔医疗费用。加之案主自被责令社区戒毒后无工作,且轻度中风,家庭经济实在困难。禁毒专职及社工将案主的家庭情况及困难反映到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的直属部门-综治办。通过会晤,由区禁毒办、街道综治办出面,与广州市白云心理医院沟通,充分审核案主的情况,在不符合病残收治的情况下,开通绿色通道,禁毒专职和禁毒社工成功为阿华链接广州市白云心理医院的医疗救助资源,为其申请封闭式戒毒治疗床位资源。通过一个月的戒毒治疗,阿华成功达到生理戒毒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禁毒专职及社工协助案主准备各种申请资料,申请撰写有困难的申请书、与白云心理医院对接,协助案主办理入院。为案主链接医疗救助资源过程,海珠区禁毒办、街道综治办、社工集体介入,案主逐渐感受到社区的关爱与支持,对街道甚是感恩,并自行定制锦旗,赠送“热情服务 一心为民 春风化雨 大爱无疆”的锦旗予以感激。

 

(二)以生命线作为介入工具提供心理辅导

禁毒社工通过了解阿华的吸毒史和戒毒历程,引导阿华分析导致其复吸的多重原因,帮助阿华找到面对复吸危机的方法,帮助阿华发现促使其戒毒的动力和支持所在,给予其坚定戒毒信心,强化其戒毒动机。

 

案主时常向社工倾吐因吸毒带来种种的社会阻滞,给生活、工作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案主隐藏脆弱又敏感的心灵,他需要寻求帮助,需要一个聆听者倾听他敏感的心声。因此,在辅导过程中,社工始终秉承热诚、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充当心理咨询师角色给予案主情感上的支持与关怀。

 

在平日常态化帮教咨询服务过程,社工尽量避免使用“对象、帮教”等标签性较强的词汇,将激发案主改变动机作为首要服务目标,通过引导案主分享家庭、婚姻、生存、交际等问题,鼓励案主宣泄负面情绪。即便案主谈论一周内被三个不同街道的派出所抓去强制尿检的非人性化行为时,社工仍保持有目的的聆听,既不予以阻止,也不责备案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访谈氛围,给予案主适时的关怀,同时还特别注重表达对案主的戒断信心与毅力的鼓励,相信案主能拒绝“毒瘾”诱惑。

 

同时在咨询服务过程中,社工特别关注案主其生命历程积极向上的重要事件,如2005年案主因协助公安机关成功抓获一小偷,获得的“见义勇为”称号。通过积极正面的生命事件,使案主能获取一种久违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以更好地鼓励案主坚持戒断信任。

 

(三)链接戒毒康复苑工作阻断毒友交际

 链接佛山市三水戒毒康复苑工作资源激发就业动机。禁毒专职及禁毒社工充分整合公共戒毒帮扶资源,为阿华链接佛山市三水戒毒康复苑工作资源,后续计划陪同阿华前往康复苑办理体检入苑手续。阿华对自身的戒除“心瘾”把控上显得不是特别有信心,禁毒社工鼓励阿华通过三水康复苑的就业过渡安置资源来重建社交网络,寻求新的精神寄托,用有效的行动来抵抗“心瘾”的干扰。

 

(四)打破家庭关系僵局重获亲情怀抱

协助阿华修复与父母的关系,实现亲情良性沟通。禁毒社工邀请阿华多分享他和父母相处和沟通的情况,并鼓励阿华多陪父母聊天,在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阿华不断地调整自己,近期也主动为父母在网络上购买了一些衣服,很好地融入了家庭,缓解了与父母僵硬的沟通方式。

 

案主吸毒多年给家庭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案主的父母对案主充满不信任与埋怨,且亲戚邻里皆知案主的吸毒身份,总在人前人后对案主进行负面评价。案主与哥哥关系十分铁,阿华十分感激哥哥,每每谈及与哥哥一起的欢声笑语,共患难的时光总是不经意间落泪,甚至有时刻意回避谈论与哥哥的事情。案主自我披露与哥哥的成长经历,吸毒前后哥哥曾给予案主的庇佑、经济及情感支持,哥哥曾也多次劝说案主改过自身,重新开始。早被毒瘾缠身的案主根本不顾及哥哥的感受,几度与哥哥争吵。在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指导下,社工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运用心理咨询的各种技巧,鼓励案主尽情宣泄,疏导其不良的情绪,逐渐使案主能正面及积极的心态面对哥哥的离开。

 

社工尝试采用家庭治疗模式,致力引导案主改变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模式,在社工的授意下,案主主动关注父母的身体情况,偶尔承担个别力所能及的家务。同时,社工布置家庭作业,让案主主动了解父母生命中重要的事件,引导案主在面谈辅导过程中分享交流。家庭支持是社区戒毒康复者“再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工协助案主建立良好的家庭系统,鼓励案主主动承担家庭责任,重新定位家庭角色,使其家庭功能得以发挥,从而打破家庭关系僵化的局面。

 

五、案例评估

 

(一)评估方法

禁毒社工运用观察法、访谈法评估案主。社工通过对案主的观察,以及禁毒专职、案主父母的访谈发现,案主、案主目前与家人的关系、戒断信任有了明显改变。同时,根据社工对案主的访谈,案主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

 

(二)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一:链接医疗救助资源,戒断生理毒瘾。

案主自评8分,其对于这次通过自愿戒毒,戒断生理毒瘾比较满意。案主表示比起失去自由的强制戒毒,自愿戒毒当然甚好。通过一个月的戒毒治疗,成功达到生理戒毒,但更希望自己可以坚守戒断的毒瘾的阵线,避免重蹈覆辙。事后,案主为答谢禁毒专职及禁毒社工热诚帮扶,亲自将写有“热情服务 一心为民,春风化雨 大爱无疆”锦旗表示答谢。

 

服务成效二:接受专业心理辅导,强化戒毒动机。

案主自评5分,案主的自控能力极低。在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常态化帮教咨询过程中,社工始终保持热诚、尊重、平等、接纳的态度对待案主。在与案主初次建立关系期间,社工已经避免频繁提及禁毒宣传、毒品给其带来的危害性、吸毒历史等。同时别逼案主“被需求”的概念,大部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后需要一个过渡性的“再社会化”过程,社工此时应该先走进案主脆弱敏感的心灵,通过与案主共感,以便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

 

服务成效三:整合就业安置资源,激发就业动机

案主自评8分,因案主的父母暂时需要照料,案主计划1月初到三水康复苑过渡安置。社工整合关于三水戒毒康复苑的环境设施、住宿条件、饮食等视频、图片等资料供案主了解。后续社工计划陪同阿华前往康复苑办理体检入苑手续。

 

服务成效四:鼓励弥补家庭空位,修复家庭关系

案主长达20多年的吸毒行为导致与父母的关系较为疏离。除此之外,案主与同是“瘾君子”的妻子结婚更是导致案主与父母关系僵化关键点。社工通过大量外围访谈及资料收集了解到,案主的父母仍是十分希望案主能够继续维持戒毒操守,更不愿意更僵化的家庭关系发生。因此社工鼓励案主要保持戒断成效,在待业期间主动承担部分家庭责任,重新定位家庭角色,尝试作出一些努力改善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六、专业反思 

 

(一)建立信任关系是专业介入的前提。

禁毒社工在面对吸毒人员提供服务时,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的专业关系不够深厚,得不到信任感,往往遇到难以介入的困境。没有牢固信任的专业关系,与案主的访谈只是流于形式。

 

案主愿意两次面对摄影机进行深度访谈,离不开社工与案主建立牢固信任的专业关系。作为禁毒社工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在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身份,时刻保持热诚、平等、接纳、尊重的态度,做好帮扶过程的同行者、情绪舒缓的倾听者,给予案主有效的同理。

 

(二)整合多方社会资源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是本案的关键点。

在禁毒社会工作路上,社工曾因社会资源匮乏而产生工作困惑,是资源匮乏还是社工未能很好地调动起来?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如何调动社会资源至关重要。在工作中,社工需要厘清并调动案主身边的正式资源与非正式资源,而并非着重社会资源匮乏的问题。

 

本案例联动的部门涉及市禁毒办、区禁毒办、街道综治办、居委等,这些都是社会的正式资源,而作为社工本身,我们应该秉持专业的工作眼光,将案主自身的非正式资源合理利用,将多方资源有机整合,将工作发挥到最大化!

本文《社区帮扶,情暖人心-禁毒社工案例》由社会工作者小编收集整理网络,并不代表社工网的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知识的文章,请点击查看社会工作博客网其它文章,请关注社会工作者博客网,本文地址:http://www.shehuigongzuozhe.net/zonhenengli/shequgonzuofangfa/13069.html